第227章 宗藩条例新规(2)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7章 宗藩条例新规(2),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龙币有望逐渐取代传统的金银货币,成为明朝经济领域中的主流交易媒介,进而推动整个国家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有了金银作为储备金,龙币的市场购买力相比起宝钞,龙币会显得更加的坚挺。
与此同时,新规还明令禁止了,郡王入继亲王后,以世子承袭亲王,次嫡、庶子以下,只能按照原封世次获得本等官职,不允许为他们请封郡爵;追封的亲、郡王,其嫡、庶诸子也只授予本等官职,不允许为他们奏请加封。
也就是说,当亲王没有后代而由郡王继承亲王之位后,除去该郡王的嫡长子之外,其他所有子嗣仍然保留他们原本所拥有的爵位,不会享受到亲王子嗣应有的待遇。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堂兄弟的子嗣继承亲王爵位,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对已经去世的直系长辈进行追封为亲王或郡王。而且,除了继承亲王的嫡长子会被封为亲王世子外,其余儿子都将继续保持原来的爵位,不会得到额外的加封晋升。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有效地防止了人为地创造出过多的郡王、镇国将军等爵位,还大大减轻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要知道,上述各种各样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要抑制住宗藩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从而缓解朝廷在财政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然而,那一下子就被排除在宗藩队伍之外的整整五万多人及其家属们,朝廷却绝对不能置之不理。不然的话,如果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上万户家庭联合起来闹事造反,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由校毅然决然地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废除了长期以来宗藩不得从事四民之业(包括士、农、工、商等行业)的严苛规定。他不仅以明文形式明确许可所有宗藩子弟能够自主谋求生存之道,更为那五万失去宗禄的子弟开辟出一条活路。同时,这一决策对于那些仍然享有爵位的宗藩子弟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他们因此获得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来源。此外,通过这种正规途径,这些宗藩子弟们还有望进入大明朝庞大而复杂的官员体系之中。
不得不说,朱由校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因为在此之前的十几位皇帝,即便心中有意对这条陈旧的条款加以修正和改进,但却始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触碰皇明祖训中的核心条款。然而,朱由校这位未来庙号极有可能带有“祖”字之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打破封建时代众多常规而生。在他眼中,无论多么古老且根深蒂固的祖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必须做出让步与妥协。哪怕是明太祖朱元璋死而复生,恐怕也无法阻挡朱由校改变大明王朝命运的坚定决心!
最后,朱由校还对宗人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他任命英国公张维贤为宗正令,定国公徐希皋与已经搬入北京的原南京勋贵之首魏国公徐弘基分别担任左、右宗正;尚未就藩的瑞王朱常浩和惠王朱常润分别担任左、右宗人。三个位置的品级为正一品、从一品和正二品。
此外新设正三品的府丞一名,掌宗藩文册典籍,管诸多事宜;改经历司经历一职为经历司郎中一名,正五品,新设从五品员外郎一名,从五品;在经历司以下设正六品主事三名,一人掌管发收公文;两人掌管勋贵、宗室谱牒,序录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并核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其下补充了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