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胖的老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专业人做专业事,大明第一国舅,黑胖的老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专业人做专业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只可惜马寻现在突击学习成为中医还没学明白,更谈不上兽医了。</p>

还是得再等等,看看旺财的一众媳妇们到底有没有争气的。</p>

按照基因来说,旺财要是和小母马有了后代,那就是马骡了,力气大。</p>

还是有些期待的,一起吃过苦的患难兄弟,说什么也要多照顾一下才行。</p>

心情愉快的马寻到了柔仪宫,顿时就有压力了,因为见到了不少熟人。</p>

常蓝氏、汤胡氏、徐谢氏等等,这都是开国公侯的夫人,以至于沐英的妻子沐冯氏现在只能站在最后头,不折不扣的小辈而且诰命也不高。</p>

马寻虽然头皮发麻,不过赶紧行礼,“臣马寻,拜见皇后殿下。”</p>

“起来吧。”马秀英笑盈盈的说道,“你我姐弟用不着如此生疏,我就你这么个弟弟,哪能只论君臣。”</p>

道理我没明白,平时也没这么多礼,但是今天这些勋贵夫人都在,那就不能不在意礼节。</p>

“给国舅搬张椅子。”马秀英笑着开口,随即看向常蓝氏说道,“我这弟弟聪慧、懂礼节、人又孝顺。千好万好,就是太懂礼数了。”</p>

常蓝氏立刻捧着说道,“国舅仁孝、纯善,京城上下都知道。京中高门大户多着,也从未听说徐王府的仆役仗势欺人,都是国舅教的好。”</p>

马秀英笑的更开心了,夸她可以当拍马屁,夸她丈夫也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p>

但是如果是夸奖她的儿子和弟弟,那就算是夸到了点子上。</p>

马秀英随即对马寻说道,“马上正旦了,朝中有大礼仪。”</p>

马寻自然知道这些,正式的大朝仪一年有几次。冬至、正旦以及圣诞,这就是大朝仪。</p>

只是马寻奇怪,他就是个徐国公,到时候去参加大朝仪就行,用不着被叫到皇后这里来,因为他都成亲了,是朝臣啊,哪能被放在妇孺堆里。</p>

马秀英看着马寻说道,“今年不同,朝廷北伐建功,鞑子尽数北逃。只是尚且有些大将在外,你领适龄功臣子弟为皇帝拜贺。”</p>

这任务好像也是量身定制一般,大将镇守在外不能回京,肯定用不着贺拜。</p>

只不过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有点存在感,女眷不能去朝堂,但是可以让嫡长子过去,没有承袭爵位、官身也不要紧,这些小子只要在朝堂露面就行。</p>

露脸归露脸,可别不识礼数闹出笑话,那就不好了。</p>

“臣遵旨。”马寻赶紧接下差事,随即说道,“皇后殿下明鉴,朝仪等有礼部管辖。”</p>

马秀英笑着说道,“礼仪自然是礼部差人去指导,你只要管着那些人就行。”</p>

让徐达和常遇春等人去管那些小崽子就大材小用了,他们也不一定有这样的耐心。</p>

马寻就合适,年龄和辈分都适合管勋贵子弟。</p>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能看出来,朱元璋和马秀英有意在培养马寻的威信。</p>

他在常遇春、徐达、汤和这些人面前是弟弟,但是在常茂、徐辉祖等人面前就是舅舅了。</p>

以后这些勋贵子弟、外戚,对马寻要有后天培养出来的敬畏感,这样才好方便朱标进一步的管教。</p>

对于这样的定位,大家似乎都没有意见,也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p>

再仔细看一看这是有趋势的,从马寻在练兵就可以知道,那些勋贵一股脑的想要将嫡长子送过去,可不是在拍马寻的马屁。</p>

马秀英笑盈盈的看着马寻,继续说道,“编纂医书的事情你得牵头,你医术了得。只是也该想想自家人,先拟出来些要紧的地方,交由各府。”</p>

这一下常蓝氏等人都开始期待起来了,传宗接代、延续宗族血脉,这是无比重要的事情。</p>

尤其是开国勋贵当中的不少人还是子嗣比较少,还都在盼着厚积薄发呢。</p>

这些当家媳妇自然也在意,对于如今年代的女子,尤其是高门大户的,有一个观察点就是府中子嗣多不多。</p>

妒妇,在这个年代不只是要被人道德上指责,法律上也可以惩处。</p>

一个七出,对于很多女子来说就是一座大山。不管是‘无子’还是‘妒’,都是可以被名正言顺休掉的理由。</p>

马寻就赶紧说道,“臣遵旨,定会抓紧时间拟出要点交由各府。”</p>

医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编纂出来的,花个几年时间都正常。</p>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等,更何况技术、理念的推广和贯彻,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普及。</p>

所以现在这些权贵内部先得到一定的资源,这也是大家看来很理所应当的。</p>

既然是一些可能有大作用的知识,该传播还是要传播,这不能束之高阁,有些技术、知识不适合垄断。</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小白菜

晚明赘婿

我是启新

锁神纪

商丘甲地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朕闻上古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半事五成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