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劝降计划和功过相抵
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劝降计划和功过相抵,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我心依然1326,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猛地转身,在殿内走了两步,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又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晃动,仿佛他此刻翻腾的心绪。
可当他看到信中后段时,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岳飞说,王俊被俘后,很想立刻求死,可听到完颜金弹子还想伏击高宠和杨再兴两军,于是他将计就计,选择忍辱负重,假意归顺,最终寻得机会,诱导完颜金弹子的重骑兵进入了高宠和杨再兴设下的埋伏圈。
那是一场关键的歼灭战,若没有王俊的诱导,宋军纵然能胜,也绝不可能全歼金军精锐,更不可能如此轻易。
辛弃疾、牛皋等人都一致认可王俊的功劳,甚至连喝醉了的完颜金弹子都亲口承认了此事。
“功是功,过是过……”赵翊喃喃自语,手中的信纸被他反复揉折,又慢慢抚平。
他的脸上交织着痛苦、愤怒、犹豫和一丝难以置信。
五万条人命的血海深仇,与这一次扭转战局的大功,像两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
他想起那些战死的士兵,他们的父母妻儿在后方啼哭,他们的英魂未散,若不严惩王俊,如何告慰他们?可他又想起岳飞、辛弃疾这些出生入死的将领,他们联名恳求,言辞恳切,他们在战场上与王俊并肩过,或许更清楚其中的曲折。
还有王俊本人,被俘后能忍辱负重,甘冒奇险,这份胆识和隐忍,又岂是常人能及?
“陛下……”耶律余衍见他神色痛苦,忍不住轻声唤道,却又不知该如何劝慰。
她知道赵翊作为帝王的不易,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死,关乎国祚。
赵翊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看向耶律余衍时,眼神里充满了矛盾。“余衍,你说,朕该如何是好?”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疲惫,“五万弟兄啊……朕怎么能……”他说不下去了,胸口剧烈起伏着,仿佛又看到了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惨状。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吹了进来,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燥热与纠结。
远处的城墙在夜色中沉默地矗立着,像一道冰冷的屏障。他是大宋的天子,他要为江山社稷考虑,也要为死去的将士们讨还公道,更要为活着的将领们考量。
“王俊有罪,罪大恶极!”他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贪功冒进,致大军惨败,此乃大过!若不严惩,军法何在?何以服众?”
可话音刚落,他又想起岳飞信中的话,想起辛弃疾、牛皋的恳求,想起那一场关键的胜利。
如果没有王俊,或许会有更多的宋军将士牺牲,或许战局会更加艰难。
功过相抵,似乎太过轻巧,但完全抹杀他的功劳,又是否公平?
“但……”他的语气又软了下来,带着深深的无奈,“他这次确实立了大功。
岳飞他们在前线出生入死,都为他求情……朕若执意杀他,寒了的,怕是将士们的心啊。”
他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脚步沉重。
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切割成碎片,又重新拼凑。
他想起自己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收复失地,让大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为此呕心沥血,任用贤能。
岳飞、韩世忠、高宠、辛弃疾……这些都是他倚重的栋梁,他们的意见,他不能不考虑。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他终于停下脚步,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功是功,过是过,朕不能混淆。
但看在岳飞他们的面上,也看在他这次确实有功的份上,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他的声音渐渐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但仔细听去,仍能听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知道,这个决定或许会引来争议,或许会让一些人不满,但他别无选择。
作为帝王,他必须在情与法、恩与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传旨给岳飞,”他沉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告诉他们,朕知道了。
王俊此次功过相抵,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让他……一个人来临横府见朕。朕会亲自给他这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说完,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缓缓坐在软榻上,闭上眼睛,揉了揉眉心。
耶律余衍静静地看着他,看着他脸上那从未有过的疲惫与挣扎,心中也百感交集。
她知道,今晚的这个决定,将会在大宋的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她的帝王,也在这功过是非的漩涡中,承受着无人能懂的重压。
殿外的更鼓敲过了戌时三刻,夜,更深了。
烛火依旧跳跃,映着帝王脸上复杂难辨的神色,也映着这乱世之中,每一个抉择背后,那沉重如山的责任与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