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君臣诚谈,丹心映明约
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君臣诚谈,丹心映明约,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我心依然1326,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靖康元年,六月十六,暮色笼罩下的大定府,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却仍残留着战火的余温。
残破的城墙在风中呜咽,街道上随处可见断壁残垣,偶尔传来几声凄厉的犬吠,为这座饱经沧桑的城池更添几分凄凉。
赵翊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腰间系着象征皇权的螭纹玉佩,负手立于府衙正厅之中。
他剑眉星目,轮廓分明,脸上虽带着几分征战的疲惫,却难掩眉宇间的英气与威严。
厅内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在墙上拉得很长,忽明忽暗,宛如他此刻起伏不定的思绪。
就在这时,脚步声由远及近,原大定府同知耶律常缓步而入。
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官袍,虽略显陈旧,却干净整洁,腰间的玉带虽无繁复的纹饰,却也彰显着他的身份。
耶律常身形挺拔,面容清瘦,一双深邃的眸子中透着沉稳与睿智,只是眼角的细纹和鬓角的白发,诉说着这些年的不易。
他神色恭敬,走到厅中,俯身行了一礼,声音低沉而平静:“臣耶律常见驾,陛下万安。”
赵翊微微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如炬地凝视着耶律常,缓缓开口道:“耶律同知,这些日子,大定府的善后事宜,你处理得井井有条,朕都看在眼里。
百姓们对你赞誉有加,都说你为官清廉,心系黎民。
如今,原知府已伏法,这大定知府之位,非你莫属啊。”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恳切与期许,语气坚定而温和。
耶律常闻言,神色微微一怔,随即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向前一步,双手抱拳,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谬赞了。
臣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虽在同知之位上兢兢业业,却也只是尽些分内之事。
这知府之职,责任重大,臣实难胜任。
还望陛下另择贤能。”他的声音不卑不亢,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赵翊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向前走了几步,走到耶律常面前,目光紧紧地盯着他,沉声道:“耶律同知,朕相信自己的眼光,也相信百姓的判断。
你在大定府多年,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深得民心。
为何要推辞?莫不是觉得朕会像那金国一般,对你这个辽人存有猜忌?”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质问,却也难掩其中的关切。
耶律常心中一震,脸色微微发白。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泛起一丝泪光,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陛下明鉴!臣绝非此意。
想我辽朝覆灭,臣身为辽人,本以为此生再无出头之日。
幸得陛下大军入城,秋毫无犯,保我大定府百姓平安。臣深知陛下仁德,也相信陛下的胸怀。
只是……只是臣心中有愧啊!”他的声音哽咽,情绪激动,身体微微颤抖。
赵翊神色一怔,眼中的疑惑更甚。他伸手扶起耶律常,轻声问道:“有何愧意?但说无妨。”
耶律常缓缓起身,眼中满是追忆之色,声音低沉地说道:“当年辽金交战,我辽朝兵败如山倒。
臣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后来大定府落入金人之手,臣为保一方百姓平安,不得不屈身于金人的统治之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