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风云际会,壮志出征
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风云际会,壮志出征,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我心依然1326,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心中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呐喊:“这个位置早该是我的!”可理智又告诉她,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皇上的决定,岂是她能左右的。
“娘娘,您别太伤心了。”一旁的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
王皇后转过头,看着宫女,苦笑着说:“我怎能不伤心呢?这么多年的期盼,如今都成了泡影。”
宫女不知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
王皇后站起身来,缓缓地在殿内踱步。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作为皇太子,他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向妃成为东宫皇后,会不会对儿子的地位产生威胁?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我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王皇后突然停下脚步,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她决定要找皇上谈一谈,哪怕只是为了儿子的未来。
然而,当她刚走到门口时,却又停住了脚步。
她心中明白,此刻去找皇上,除了徒增皇上的烦恼,又能有什么用呢?皇上心意已决,岂是她几句言语就能改变的。
“罢了,罢了。”王皇后无奈地摇了摇头,缓缓地坐回到椅子上。
她深知,在这深宫里,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她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尽管这安排让她满心不甘。
“也许,我该为儿子考虑一下别的出路了。”王皇后喃喃自语道。
她想到了与朝中大臣们联络,为儿子积攒人脉,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可这样做,又何尝不是一种冒险呢?一旦被皇上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王皇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她既不甘心失去这一切,又害怕因自己的举动给儿子带来灾祸。
在这寂静的延福宫中,她的内心如同暴风雨中的小船,飘摇不定。
“难道,我真的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吗?”王皇后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抉择,一个关乎儿子未来和自己命运的抉择。可这个抉择,又是如此的艰难,让她犹豫不决,痛苦万分。
而此时的赵翊,对后宫的这场风云变幻浑然不知,也无暇顾及。
他前脚带着少年营的蓬勃朝气与激昂斗志迈出营地,后脚便匆匆踏入军器监。
一进军器监,扑面而来的便是熊熊的炉火与匠人们忙碌的身影。
炽热的炉火照亮了整个空间,匠人们在光影中穿梭忙碌,手中的铁锤与金属相互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
“宋大人!”赵翊远远地便望见了宋显明,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
宋显明听到呼喊,迅速转过身,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元帅,您可算来了,下官盼您许久了!”
赵翊环顾四周,看着堆积如山、摆放整齐的兵器,以及有条不紊忙碌着的匠人们,心中充满了期待:“宋大人,我上次交代的火枪,如今进度如何了?”
宋显明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语气坚定地说道:“回禀元帅,您要求的两万支火枪,已经全部完工,且每一支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确保质量上乘!”
赵翊闻言,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他重重地拍了拍宋显明的肩膀,赞叹道:“好!好极了!宋大人,此次你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军的战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显明连忙谦逊地摆手:“元帅过奖了,这都是下官份内之事。
能为元帅效力,为国家的战事出力,是下官的无上荣耀。”
赵翊接着问道:“那火枪兵的扩充情况进展如何?”
“元帅放心,您先前留下的两千火枪骨干,如今已扩充至两万人,刚好组建了一个火枪师。
士兵们日夜刻苦操练,对火枪的操作和使用已经相当熟练,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宋显明详细地汇报着。
赵翊满意地点点头:“甚好。那大炮和火药的储备情况怎样?”
“元帅,所有大炮均已完成全面检修,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火药也按照您的要求,足量储备,完全能够满足此次作战的需求,随时可以调配使用。”宋显明有条不紊地一一作答。
赵翊长舒一口气,一直悬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有了这些精良的军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此次驰援太原的行动,他心中又多了几分胜算。
“宋大人,此次军备能够如此顺利且高效地完成,多亏了你和一众匠人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
待我从太原凯旋而归,必定为你们请功,论功行赏!”赵翊真诚地说道。
宋显明激动不已,“扑通”一声跪地:“多谢元帅!下官等愿为元帅肝脑涂地,为我大宋江山的稳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翊伸手扶起宋显明:“起来吧,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我们必须尽快筹备誓师大会,鼓舞全军士气,而后即刻出征太原,解前线之危。”
回到帅帐,赵翊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誓师大会的筹备工作中。
他亲自撰写誓词,逐字逐句地斟酌,力求每一个字都能激发起士兵们的斗志与爱国情怀。
同时,他精心安排大会的各项流程,从场地布置到人员调度,事无巨细,都考虑得极为周全,只为通过这次大会,让每一位士兵都能深刻理解此次出征的意义与使命,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奔赴战场。
赵翊身着威风凛凛的元帅铠甲,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上高台。
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威严的眼神缓缓扫过台下的每一位士兵。
这一刻,整个军营安静得仿佛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元帅的号令。
“将士们!”赵翊的声音犹如洪钟,响彻整个军营,“如今,太原告急,我大宋的百姓正遭受敌军的残酷欺凌,他们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我们,作为大宋的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今天,我们在此集结,即将踏上奔赴太原的征程,与敌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我坚信,凭借我们的勇气、智慧和团结一心的力量,定能将敌军击退,守护我们的家园,扞卫我大宋的尊严!你们可有信心?”
“有!有!有!”士兵们的回答响彻云霄,声震四野。
“好!让我们一同为了大宋,为了百姓,奋勇杀敌!出发!”赵翊大手一挥,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为此赵翊还以一首《精忠报国》作为此次出征的鼓舞之歌,: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旗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宋要让四方 来贺
在激昂的战歌中,赵翊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向着太原进发。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无比坚定而英勇,仿佛一道钢铁长城,向着敌人的方向滚滚而去,带着必胜的信念,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残酷战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