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禁军整顿风云
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章 禁军整顿风云,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我心依然1326,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京城的繁华依旧,车水马龙间掩盖不住大宋王朝内里的腐朽。
赵翊在搞定万军器监的繁杂事务后,马不停蹄地奔赴殿前司,决意要揭开这“八十万禁军”那层遮羞的面纱,看看究竟有多少滥竽充数之辈。
半月前,他便委派副帅王勇对这群所谓的大宋精锐展开了全面操练,一切都是为了那即将大刀阔斧进行的裁撤计划。
这禁军啊,说是大宋的军事支柱,实则鱼龙混杂,各种猫腻层出不穷。
瞧那些年过五旬的老兵,明眼人都能瞧出这是某些“将军大人”谋取私利、吃空饷的手段。赵翊看着这些满脸沧桑、早已没了精气神的老头,心里无奈叹息。
但他也明白,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他们扫地出门,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友好地请他们离去,还补发了半年俸禄,不多不少,正好一贯。这一贯钱,在普通百姓眼中或许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毕竟寻常百姓一年拼死拼活,最好的也不过二十贯收入,差的更是难以想象。
可放在这禁军体系里,与那些将军们的巨额收入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普通士兵每月尚有一千文俸禄,低层军官能拿到两千至三千文,中层军官三千至五千文,换算下来也就是三到五贯,高级军官如指挥使等职位,更是高达一百贯。
再看文官,知府一级的官员每月能有三百至五百贯进账,相较之下,对那些吃空饷的将军们仅仅罚款十贯,实在是轻如鸿毛。不过,这也是赵翊的无奈之举,北宋的高薪养官制度由来已久,东京城更是这高薪的集中地,其他地方的文武官员俸禄虽比不上东京,但也颇为可观。
难怪有现代专家感叹,若能穿越,宋代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冲着这高薪待遇。但赵翊深知,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对于这些老兵,赵翊此举也是希望他们背后的势力能够识趣,莫要逼他使出更凌厉的手段,否则新账旧账一起清算,谁都讨不了好。
再看那些年轻的兵卒,还未到军龄便混入了禁军队伍。赵翊心里门儿清,这些小青年大多家世显赫,非富即贵,有的甚至来自王侯将相之家。
他们来此当兵,图的可不是那几个军饷,也不是真的为了忠君爱国上阵杀敌,无非是想镀一层金,为日后的仕途增添筹码。赵翊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他打算将这些年轻人好好培养一番,作为自己未来的嫡系军官阶层来打造。毕竟,他如今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夺皇位。
这大宋的朝堂,如今已是腐败不堪,徽宗皇帝沉迷于书画玩乐,对朝政疏于治理,整个国家被搞得乌烟瘴气。
东京保卫战即便胜了,又能如何?还有那便宜哥哥赵恒,简直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至极。
赵翊深知,指望徽宗改过自新,或者赵恒能有所作为,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人的本性哪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只有自己登上皇位,才能彻底推行改革,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让百姓过上真正安稳的日子。
在整顿过程中,赵翊对于那些有后台但确实有才能的将领,采取了提拔一级的策略,给他们机会施展拳脚;而对于那些无能之辈,则毫不留情地降为副职,让他们配合正职工作。
若是表现良好,尚有继续任用的可能;若还是不知悔改,配合不佳,那就直接开除,绝无商量的余地。
一番整顿下来,成效显着。原本虚浮臃肿的禁军队伍,如今被赵翊精挑细选,留下了三十多万实打实的精锐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