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狼水若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群贤毕至,儒道争辉,诗剑长生:儒道妖魔卷,冰狼水若寒,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过数日的跋涉,沈砚秋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儒家圣地——杏坛。杏坛庄严肃穆,古木参天,殿宇楼阁错落有致。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

沈砚秋等人刚走到门口,便被一群儒家弟子迎了进去。这些儒家弟子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儒冠,神情高傲。

沈砚秋被带到了一座宽敞的大殿之中。殿内,儒家掌教和一些位高权重的儒生已经等候多时。掌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面容和蔼,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邃。

“沈公子,一路辛苦了。今日能与沈公子相见,实乃儒家之荣幸。” 掌教微笑着说道。

沈砚秋恭敬地行礼:“晚辈拜见掌教前辈,能来到儒家圣地,是晚辈的福分。”

双方寒暄一番后,掌教开始谈论起天下局势。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儒家希望与各方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妖魔的意愿。沈砚秋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示愿意与儒家携手合作。

然而,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下,却暗藏着明争暗斗。一些年轻的儒生对沈砚秋这个外来的修行者心存疑虑,认为他可能会威胁到儒家的地位。其中一位年轻的儒生站出来质疑沈砚秋的实力,认为他不过是运气好才封印了血魔。

沈砚秋微微一笑,并未动怒。他淡淡地说道:“这位儒生,在下不才,确实不敢妄自尊大。但若论对妖魔的了解和与之战斗的经验,在下自问还是有些心得。若是不信,在下愿意与儒生兄切磋一番,以证清白。”

年轻儒生被沈砚秋的话激怒,他抽出腰间的长剑,摆开架势:“好!今日我便要见识一下沈公子的高招!”

沈砚秋轻轻抽出非攻剑,眼神专注地看着年轻儒生。他的身上散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势,让周围的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

两人瞬间交手,年轻儒生剑法凌厉,招式刁钻,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但沈砚秋却不慌不忙,他以静制动,巧妙地化解了年轻儒生的攻击。同时,他利用非攻剑的独特性能,每一次反击都恰到好处地击中年轻儒生的破绽。

年轻儒生渐渐落了下风,他的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沈砚秋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收起了剑势。

“儒生兄剑法精湛,只是稍欠火候。在下的非攻剑也不是轻易能抵挡的。” 沈砚秋微笑着说道。

年轻儒生满脸通红,他知道自己不是沈砚秋的对手,但心中却对沈砚秋有了几分敬佩。

掌教看着这一幕,微微点头。他对沈砚秋的态度更加认可,同时也意识到,要想让儒家与沈砚秋等人更好地合作,还需要解决内部的一些矛盾。

为了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也为了在儒家圣地站稳脚跟,沈砚秋接受了掌教的邀请,在学宫讲学。

学宫中挤满了儒家弟子和前来求学的学子。沈砚秋站在讲台上,神色从容。他开始讲述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对修行之道的感悟。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然而在修行之路上,不仅仅是学与思的问题。儒家的经典固然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但修行之人更应明白,实践出真知。” 沈砚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

他的话语引起了众人的思考,一些年轻的学子纷纷点头赞同。但也有一些保守的儒生皱起了眉头,认为他的观点与传统儒家思想相悖。

一位资深的儒生站出来反驳:“沈公子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修行之路,当以遵循传统为根本。若肆意创新,恐会误入歧途。”

沈砚秋微微一笑,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反驳。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前辈所言极是,遵循传统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变,妖魔的威胁日益严峻,我们若不能与时俱进,如何能更好地应对危机?就如同这《论语》中的道理,若只是死记硬背,而不结合实际去思考和运用,又怎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这位儒生一时语塞,但又不甘心失败。他又提出了一个关于经典解读的难题,试图难住沈砚秋。

沈砚秋不假思索地开始讲解。他从经典的字句出发,深入剖析其中的含义,同时又结合自己在修行中的实际感悟,给出了一个独特而合理的解释。他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在场的人无不折服。

掌教看着沈砚秋在讲台上从容不迫的样子,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沈砚秋不仅实力强大,而且智慧过人,日后必将在儒道两家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这场讲学,沈砚秋在儒家圣地的声望大增。许多年轻的学子对他敬佩不已,纷纷前来请教。而那些保守的儒生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沈砚秋的观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砚秋与儒家的合作逐渐深入。他们一起研究应对妖魔之策,共同推动修行之道的变革。然而,沈砚秋也清楚地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妖魔的阴谋远未结束,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我心依然1326

万界魂途

超真新人

修仙:记录美好生活

浑身上下六个肝

无子男主高冷?明明很粘人

一让

重生七零:我把七个女儿宠成宝

阿狸不吃鱼

重回娘胎修个仙

玥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