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破晓钟声
紫气东来黄貔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 破晓钟声,丝路诡途:甘肃探灵笔记,紫气东来黄貔貅,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石柱下的裂缝,如同一道被巨斧劈开的狰狞伤疤,深不见底的幽黑贪婪地吞噬着周遭每一缕光线,仿佛连视线投入其中都会被绞碎。那山魈所化的最后一缕黑气,发出一声微弱却怨毒至极的嘶鸣,便如青烟般被那裂缝吸扯,彻底消散。赫连葬星的骨灰混着碎石,细细簌簌,还在飘落,无声地覆盖在冰冷的地面,为这死寂的墓室更添一重萧索与空旷。空气中,除了弥漫的尘埃,似乎还萦绕着一丝极淡的焦糊与腐朽混合的怪异气味。
短暂的死寂旋即被另一种声音撕裂。
“呜……呜呜……”
起初如泣如诉,细不可闻,转瞬便汇聚成一片连绵不绝的幽咽。那哭声并非来自一处,倒像是从每一寸冰冷的石壁、每一块厚重的墓砖深处渗透出来,又从那些空洞的黑暗角落弥漫开来,层层叠叠,交织着解脱的狂喜与压抑千年的无尽悲伤。
慕容澈下意识地看向那幅巨大的《百鬼夜行图》。壁画上,那些曾被邪法禁锢、面目模糊不清的少女形象,此刻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清晰起来。她们原本空洞的眼眶中,仿佛凝结了水光,僵硬的唇角也似乎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如梦初醒的茫然与释然。她们的魂魄,终于挣脱了那恶毒的枷锁,发出了迟滞千年的哀鸣。那哀鸣初时如万箭穿心,撕心裂肺,渐渐地,调子却奇异地转高,变得轻灵,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似无数迷途的鸟儿,终于找到了归巢的方向。
这百鬼同哭的景象,悲恸至极,却又奇异地涤荡着墓室中残余的阴晦。慕容澈只觉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震撼涌上心头,喉咙有些发紧。但他此刻无暇深思这异象,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另一边的动静死死牵引。
幽蓝色的火焰早已燃尽。巫碧落那一头曾光可鉴人的长发,此刻已化为飞灰,细碎的灰烬无声飘落,在她肩头积了薄薄一层,与她苍白得毫无血色的肌肤形成了刺目的对比。她原本就白皙的面容,此时更是如同上好的宣纸,薄得几乎透明,淡青色的血管在皮下清晰可辨,仿佛生命正在从那些脆弱的脉络中流逝。
她身形剧烈地晃了晃,膝盖一软,几乎就要栽倒,全凭着最后一丝意志强撑。
“碧落!”慕容澈心胆俱裂,一个箭步抢上前,伸手便要去搀扶。
巫碧落却轻轻抬了抬手,动作缓慢无力,其中却蕴含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坚决,阻止了他的靠近。她眼底深处,尚残留着方才献祭时的凛然神光,只是那光芒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黯淡下去,犹如即将燃尽的烛火。
“咳……咳咳咳……”一阵撕心裂肺的猛咳自身前传来,她瘦弱的身体剧烈地弓起,每一次抽搐都仿佛要将她单薄的生命彻底撕碎。一缕殷红的血沫,顺着她惨白的唇角缓缓溢出,蜿蜒而下,在那张了无生气的脸上显得格外狰狞。
她颤抖着手,伸向自己空荡荡的怀中摸索,似乎在寻找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片刻,指尖触及一物,艰难地掏了出来。
那是一块土黄色的块状物,约莫掌心大小,形状并不规整,表面粗糙,布满了细密的孔洞。慕容澈的目光触及此物,竟从中感受到一丝微弱却坚韧的、源自远古的生机。入手微凉,带着新翻泥土特有的淡淡腥气,再仔细感受,又有一股奇异的温润感自掌心传来,仿佛握住了一块初春时节刚刚解冻的、蕴藏无限可能的沃土。
“拿……拿着……”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几不可闻,但语气中的急切与郑重却穿透了那微弱的气息,重重砸在慕容澈心上。
“这是……息壤……”
慕容澈接过那块入手颇沉的土块,心头猛地一坠,一种不祥的预感如乌云般笼罩下来。
“去……去敦煌……”巫碧落的呼吸越来越浅,眼中的光彩已然涣散,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她每一个字都吐得极其艰难,像是从生命最深处硬生生挤出来一般。“找……守窟人……东……方……景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