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强子的集邮之路。
烂烟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八章 强子的集邮之路。,四合院,瘟神驾驶员,逮谁干废谁,烂烟斗,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地窖内漆黑一片。
除了梁大刚刚刚打开的入口处映入日光,其他地方没半点光亮。
这个地窖内梁大刚本就没有安装任何照明设施。
反正他能夜视,这里也没有打算让除自己以外的人进入。
接电,接灯,完全是多此一举。
顺着台阶下到地窖内,距离最近的便是家里一些装箱打包好的书籍,物件,大大小小的摞了不少。
其后,便是娄晓娥当初从娄家带过来,他爹都舍不得丢的古董,这些东西也单独放了一堆。
越过这些家庭琐碎,再往深处,则是一个足有百来平,不算小的空间。
这里靠墙整齐摆放了至少十多个整齐的置物架。
置物架上,满满当当的,全都是各种大小不一的木盒,木箱。
而在中间的空地上,除了必要承重的竖桩,遍地都是堆砌起来的各种木箱子。
甚至有的地方还摆放着一些裸露在外的沉重青铜器。
随手打开一个木箱,见里面精致的瓷器在软布的包裹下,稳稳当当。
梁大刚也就放心的点了点头。
这些木箱子,木盒子里面装的,可是他这么些年,精心‘收集’而来的宝贝古董。
这些古董,也是他开辟这一方地窖的其中一个原因。
梁大刚对于古董没有多少研究,毕竟上一辈子就没有富过,自然没有余钱研究这些东西。
他可不想当什么国宝帮,街边二十块买个瓶子,就以为,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有我这有。
但对于古董最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有的。
那就是,古董是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岁月痕迹的。
虽说具体的岁月痕迹是指哪些,是怎么看的,他并不清楚。
但有一个笑话,他还是看过的。
一个可以明朝现代双穿的穿越者,费尽心力从明朝弄了个正儿八经的官窑。
拿回现代去找专家鉴定,想要拍卖出去改善生活。
结果,专家仅仅是看了一眼,就满脸嫌弃的说了句,烫手!
这句烫手是行业黑话,也就是全新的意思。
毕竟刚烧出来的瓷器,烫手嘛。
但听到这话的穿越者人都傻了。
这可是他亲自在明朝看着出的炉,怎么可能是假的。
然而他忽略了,明朝是明朝,官窑是官窑,这都没错。
可现代收藏的却是那份历史价值。
判断遗留在古董上的岁月痕迹,也是古玩鉴赏的一项重要指标。
他这明朝官窑,从出炉到交到专家手里,连三天都没过。
纵使款式,工艺再怎么一模一样,缺少了历史的沉淀,也就是个没有做旧,新到烫手的瓶子。
而梁大刚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的系统空间内,时间静止。
一个东西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也是什么样。
完全不受岁月侵蚀。
这些古董要是一直放在里面,放多久,就空白多久。
按理来说放个十年二十年的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毕竟这些古董,几百年都过去了,这小小的几十年空白期又有什么问题。
但毕竟上辈子古董被人吹得玄而又玄,鉴赏古董甚至都上了高科技。
梁大刚又不懂这些,他也担心自己手里的文物要是集体缺失年份。
保不齐就被某个高手,或者某个检测机器,检出问题来。
与其去赌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如谨慎点,总没有大错。
不过这地窖也就一百来平,毕竟是空间有限,梁大刚系统空间中堆积的古董可不少,要是全拿出来封箱保存,根本放不下。
所以他放在地窖里面的,都是些他自认为值钱的。
像是瓷器,他放的就是些底部带底款的,印象中,大部分有底款的是官窑,比较值钱。
梁大刚这里各个朝代的加起来大概有个百来件,放到外面刚好好合适。
至于说,这些东西的真假,倒也不必太担心。
虽说他自己分辨不出,可想来,应该没有多少假货。
毕竟这些都是老京爷们,老八旗们,藏在夹缝墙里的物件。
像什么琉璃厂出的仿品,跟他们可放不到一堆去。
至于字画和玉石这些,不占地方,需要的盒子也小,他基本上全都拿出来摆在了架子上。
如今空间内剩下的都是些没有底款的民窑,以及一些古家具。
这些东西想摆也没地方摆,干脆就还放空间里待着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