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伪证崩塌与身份裂痕
彭监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伪证崩塌与身份裂痕,暗影秘情:罪与爱的迷局,彭监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悦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关掉了音响。
她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推测:周莉的人格切换似乎与“镜子”有关。
而这个“她”,极有可能指向某段被封存的记忆,甚至……是林悦母亲失踪案的关键人物。
与此同时,刑警队那边也有了突破。
沈逸带领突击小组连夜行动,目标是那个曾在监控中与周莉接触的神秘男子。
但当他带队到达男子临时租住的地方时,却发现屋里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台没有带走的笔记本电脑。
电脑被迅速带回审讯室,技术科连夜破解加密硬盘。
屏幕上跳出的内容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大量的心理咨询录音片段赫然呈现,其中竟然有林悦母亲当年的部分影像资料!
画面中,一位年轻女子正站在夜市门口,神情恍惚,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
下一帧画面却突兀地中断了,仿佛是被人故意删除了。
“这不是普通的数据泄露。”沈逸盯着屏幕,眼神冰冷,“这是一个系统性的信息操控计划。”
他立即联系林悦,简要说明了情况。
电话那头,林悦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你在想什么?”沈逸问道。
“我在想,如果L只是个替罪羊,那么真正的操控者……或许一直在我们身边。”她的声音低沉,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挂断电话后,林悦独自坐在咨询室里,反复播放她刚刚录制的那段录音。
她逐字逐句地分析,对比周莉两种人格的语言模式、语气节奏和情绪波动,试图找到更多的线索。
就在她快要疲惫入睡的时候,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扫过窗户。
就在那一瞬间,她看到了。
玻璃的倒影中,站着一个身影。
是王阿姨——她小时候的邻居,也是收养她的监护人之一。
她正静静地看着自己,脸上带着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
林悦猛地转过头,窗外却空无一人。
她的心跳急剧加速,起身走到窗前,拉开了窗帘。
街道上的路灯昏黄,行人稀少,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呆呆地站了很久,最后缓缓坐下,重新打开了电脑。
文件夹的标题闪烁着幽蓝色的光:
【心理干预方案:唤醒“第二人格”】
她深吸一口气,新建了一个文档,开始整理周莉双重人格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模式差异。
这不仅是证据,更是通向真相的钥匙。
而那个人——那个真正躲在阴影中的人,正在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本章完)
[下章预告]:听证会上,林悦当众播放那段录音,并展示分析结果。
面对质疑与威胁,她步步为营,揭露周莉双重人格背后的秘密。
然而,随着她逐渐接近真相,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L”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某个更大阴谋的幌子……
林悦坐在咨询室的电脑前,屏幕上是她连夜整理出的语言模式对比分析图。
左侧是一组由“周莉”的主人格说出的话,语气平和、逻辑清晰,而右侧则是另一组语言片段,语速加快、用词极端且带有明显的攻击性倾向。
这不仅是一份心理评估报告,更是一份足以推翻指控的关键证据。
她将录音文件导出,仔细检查了播放顺序与时间戳,确保每一个音节都经得起推敲。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昨夜窗外那道模糊的身影——王阿姨。
那个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女人,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她没有揭穿,但心中的疑云已无法散去。
听证会当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
李主任主持会议,神情凝重。
举报林悦篡改病历的匿名信已在业内传开,尽管他始终相信林悦的专业素养,但在舆论压力下也不得不开会调查。
林悦走进会场时,目光平静如水。
她将U盘插入投影设备,打开了第一张对比图。
“各位,这是周莉女士在接受我治疗期间的完整录音记录。”她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通过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在不同时段的表达方式。”
她按下播放键。
录音开始播放,先是温柔克制的陈述,然后突然转为急促、愤怒甚至带有一丝歇斯底里的质问。
“你们听到的,是同一个人的声音吗?”她环视全场,眼神坚定,“如果我真的篡改了原始录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差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