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今第4章 奉上)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7章 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今第4章 奉上),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有一口气吞下真腊和兰纳泰两个国家,朱由校和洪承畴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刚刚吞下一个南掌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大明需要时间去消化。更为关键的是,除了越南原有的三十多万驻军,明廷实在无力派遣更多军队,而且,北方的士兵能否适应南方丛林气候也是个未知数。
当初明军出兵越南,二十多万大军非战死亡率曾经一度达到了百分之三,也就是说还没见到敌人,便因病死了六千多人。攻灭整个越南省明军才阵亡了不到两万人,几年剿匪也只阵亡了一万多。要知道,明廷为了顺利拿下越南,曾经将北方大军派到在海南、广西两地熟悉环境和气候。甚至为了这场灭国之战,明廷更是准备了不少医者和草药。即便是准备如此充分,还是有数千人死于疾病。可想而知,水土不服一直以来是中原王朝始终不能在中南半岛站稳脚跟的顽疾。
......
天启十九年(1639年)对于大明来说日子愈发难过。
炎炎夏日,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遭受了罕见的旱灾和蝗灾侵袭。整个夏天,这些地区的受灾情况极其严重,受灾影响人口高达六千余万。尤其是北方的多个省份,大部分府县几乎是颗粒无收,农田荒芜,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明廷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赈灾物资。据统计,当年赈灾所投入的粮食数量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的上亿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赈灾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受灾地区,导致全国范围内有迹可循的饿死人数竟然突破了百万之巨。
这一惨状令负责赈灾工作的内阁首辅洪承畴大为光火。他在请示了朱由校之后,果断下令对渎职官员进行严厉惩处。两百余名渎职官员被撤职查办,其中五十余名更是被判处秋后问斩。此外,还有不下千家发国难财的奸商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经过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刚刚有抬头迹象的民变终于被堪堪压制下去。与此同时,无数运粮船队如及时雨般抵达沿海城市,为受灾地区带来了一线生机。这些粮食随即被各省府衙和商会组织的运粮车队迅速送往缺粮最为严重的城市,缓解了当地的饥荒状况。
在这一年中,为了更好地安置受灾百姓,明廷还采取了大规模的迁徙措施。全年累计迁徙百姓近千万,其中绝大多数被迁入了越南和菲律宾,有近百万人则被迁移到了日本的九州和四国岛。这些迁徙到越南的百姓将在未来数年继续往西迁移,进入南掌、真腊等省份和国度,开始新的生活。
由于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北部的西伯利亚和喀尔喀地区的明军虽然成功击退了沙俄的侵犯,但他们并未跨越国境线进一步追击。相反,他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内部的经济和农业开发上,以缓解粮食危机,并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此同时,西部的西域自治领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由于刚刚获得的南疆地区局势不稳定,他们同样没有选择入侵伊犁河谷,而是将重点放在巩固自身的统治和稳定内部局势上。这使得准噶尔部得以向西蚕食哈萨克汗国的部分领地,而明朝方面只能坐视这一情况的发生。
在南部的云南地区,新任巡抚陈演和提督杨肇基率领明军成功击退了东吁王朝入侵木邦的势力,暂时稳住了当地的局势。随着南掌行省的建立,以及在天启二十年中,暹罗派出了一个规模更为庞大的使团来访,明朝与之签订了一份和平共处的协议。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明朝在南部地区除了东吁王朝之外,已经没有其他强大的敌手。
东部,明军几十万大军在日本本岛于德川幕府展开了殊死搏斗。同样受困于国内的灾情,明军本土军团二十六个师,除了最为精锐的六个师维持着占领区的戒备任务。剩下的二十个师在征东大将军秦良玉的率领下,重新开垦了日本各国的荒地,同时,数万明军更是迎娶了当地的女性,在日本组建了家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