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云南乱起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4章 云南乱起,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云南,这片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土地,在明朝时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全省五十五个府,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行政区域,其中包括七个宣慰司、四个宣抚司、一个安抚司以及十五个长官司(御夷、蛮夷长官司),再加上其他的府、州等,总共构成了五十七个土司单位。如此众多的土司,就如同繁星点点,散布在云南的大地上。
经过长达两百年的时间,这些土司及其统治下的土民不断繁衍发展。到了天启年间,云南的这五十多个土司所管辖的土民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之多。然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却成为了土司们纷争不断的根源。每个土司都渴望拥有更多的土地,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导致了土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明朝廷在四川和贵州两省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政策旨在将原本由土司统治的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既然四川和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顺利完成,那么接下来,云南必然也会成为这一国策的实施对象。
如果不是近年来四川省有那数万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大军坐镇,恐怕云南早就爆发了无数次的叛乱。这些川军不仅实力强大,而且经验丰富,他们的存在对于维护云南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五万川军入藏,云南各地的土司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相互勾结,暗中串联,企图在川军入藏后发动叛乱。各地土司不稳的情报像雪花一样纷纷飞向昆明,这让云南的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当代黔国公沐天波,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却肩负着无比沉重的责任。自天启八年,他以十岁的幼龄继承了国公爵位,便注定要在这乱世中摸爬滚打。
当各地局势不稳的消息如潮水般涌来,沐天波心中的恐慌如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淹没了他。然而,他毕竟是黔国公,是云南的一方诸侯,他不能让这种恐慌蔓延。于是,云南的最高权力三人组——黔国公沐天波、巡抚高第、提督杨愈茂,在巡抚衙门紧急召开了一场闭门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三人面色凝重地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应对之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他们达成了共识。
巡抚高第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将情况上报成都、河内,最终直达北京,让朝廷了解云南的局势。而沐天波则负责调动各地土司兵,向昆明集结,以增强昆明的防御力量。提督杨俞茂则迅速集结滇军第 85、86 师,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叛乱。
然而,昆明的一举一动,又怎能逃过有心人的眼睛呢?就在天启十四年(1634 年)七月,阿迷州土司普名声突然发动了叛乱,这无疑给原本就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
沐天波得知消息后,毫不迟疑地集结了数千土司兵,委派元谋土司吾必奎领兵前去讨伐。吾必奎领命后,率军迅速出击,将普名声围困在城中。
普名声被困,自知处境艰难,于是心生一计。他遣使游说吾必奎,言道:“兔死狐悲,今日你我同为土司,若你将我剿灭,他日你也未必能有好下场。”吾必奎深以为然,于是二人在阵前上演了一出对台戏。在与普名声对战时,吾必奎假装失败撤退。
第一次平叛失败。
不甘失败的沐天波,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普名声打败。于是,他再度集结了石屏等地的土司军,人数多达五千余人。这支军队士气高昂,他们发誓要为之前的失败报仇雪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