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3章 新生(4),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由校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回想起刚才听到的那番话,他不禁暗自点头,何熊祥所言,当真正中他的下怀。

如今的南京地位,实际上已如同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里已然成为一些官员们养老混日子的安乐窝,他们整日无所事事,只知贪图享乐,将政务抛诸脑后。不仅如此,南京更是党派纷争的温床,各派系之间明争暗斗,搞得乌烟瘴气。

且看这次被朱由校大力整顿清理掉的众多官员吧,其中绝大多数人要么是东林党的成员,要么就是该党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这些人结党营私,相互勾结,只为谋取私利,全然不顾国家社稷与百姓死活。

再观南方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大量农民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变得困苦不堪。然而,他们那些合情合理的诉求,却很难顺利地传达到遥远的北京城。因为往往这些诉求刚刚抵达南京,就会遭遇到南京六部官员的无情打压和拦截。

长此以往,远在北京城中、身居高位的皇帝所能够获取到的有关南方的各类信息,无不是经过南京当地官员精心筛选和过滤之后,才呈现在御前的。而那些真正关乎民生疾苦、亟待解决的问题,则被深深地掩埋在了层层迷雾之下。

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帝为了不被下面的人蒙蔽,只能不断加重锦衣卫的功能和人手。希望通过他们的力量,来突破地方官员的封锁,获取更为真实准确的情报。但如此一来,无疑又给本就紧张的国家财政增添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撤销南京陪都的地位这一决策,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国家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的。然而,即便是那微不足道的弊端,对于全国上下的众多官员而言却是难以承受之重。原因无他,许多官员都将南京视为自己晚年安享天伦之乐的理想之地,更有甚者,若自身暂时无法踏入京城六部的大门,便会选择先前往南京六部任职作为过渡,借此机会提前熟悉六部的各项事务,以期将来有朝一日能够顺利进入北京六部并迅速上手工作。

对于那些必然会对此持有反对意见的官员们内心深处的种种盘算,朱由校可谓心知肚明。在前世,他不仅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情景,更是与其中不少人有所接触和往来。人至中年时,一旦其政治抱负未能得以实现和施展,往往会感到心灰意冷、士气低落,从而只求寻得一处安逸舒适的职位以度余年,此乃人之常情。可往昔之时,朱由校之所以能够容忍这种现象存在,一则是由于那时的他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二则或许是因为他本人也有可能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员。

但今时今日却大不相同了,此刻的他已然贵为一国之君,成为了当权者。面对拥有如此思想观念的官员们,他再也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毕竟正如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说:“屁股决定脑袋”,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自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身为帝王,他必须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治久安,绝不能被这些短视的私利所左右。

想到此处,朱由校猛地一拍自己的脑门:“哎呀!怎么忘记了后世的两院制啊!这绝对是个安置那些人的好去处!”他兴奋地自言自语起来。

接着,朱由校开始构思起具体的方案来。首先,可以在中央、省、府、县设立上下议院。这样一来,那些已经退休或是主动辞职的官员们,在回归故乡后便能获得一个挂职的机会。而且,这个职位又不需要支付薪水,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继续发光发热的平台。一来可以让那些年岁不大辞职的官员可以继续接触政务,或许未来他们还能有机会被起复的一天;二来可以让那些光荣退休的老臣,能将执政经验传授给那些刚入官场的年轻仕子。

还有就是,这些参议员们能够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他们还肩负着监督地方官员的重要职责,确保地方官员不会肆意妄为、危害一方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史前新纪元:最强玩家崛起

爱吃想吃的

港综:狼人系统助斑斓虎夺东星

星语轻尘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甘与子同梦

无灯夜话

半水先生

甩掉拜金女后,从此身边美女无数

映照世界

上方出马仙

上官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