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新构思
朴学圣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新构思,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朴学圣使,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这样,在上书房那死一般的沉寂持续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朱由校打破了沉默。只见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扫过在座的诸位大臣,最后定格在了其中一位名叫毕自良的大臣身上。接着,他用略带疑惑和担忧的语气问道:“毕卿啊,不知咱们京城这边银子与铜钱的汇率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况呢?”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这个问题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上书房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得众人纷纷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只见毕自良起身回禀道:“陛下,京城中,一些钱庄的汇率是一两银子兑换一千二百文。据臣所知,江南地区有些地方有一千三百文和一千五百文的情况。”
朱由校再次问道:“难道国朝订制的汇率不是一两银子一千文钱吗?”说到这里,他突然一拍额头。
他突然想起通胀这个词,于是他从文案上拿出了茅元仪自南直隶发回的奏折。
上面写了一则案例,那就是因为一条鞭法规定了,朝廷的赋税只收白银,可普通百姓日常使用最多的都是铜钱。为了缴纳赋税,百姓们只能通过士绅或者里长这样的渠道去兑换白银。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国朝规定一两白银兑换一千文钱,可从来没有人真正的按规定执行过。有良心的士绅还能给出一千一百文,碰上一些恶绅,一千三百文、一千五百文的都有。
仅仅只是这样,那倒也罢了。可收到银两的税吏,还要通过火耗再剥削一道百姓。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将百姓缴纳赋税的碎银通过火烧至其溶解成银水,通过搅拌将杂质剔除,提纯后,指责百姓缺斤少两。质朴的老百姓哪懂官府的骚造作,只怪自己受到了奸商的欺瞒。
因为赋税需要上交朝廷,在此之前,地方官府通常会再次将提纯白银再次溶解成银水,再放入一些铜等金属,这部分的损耗就成了各地方官府正规的收入。
对于国朝政务了解非常透彻的叶向高禀告皇帝,这样的操作全国各地都有。这让朱由校非常惊讶,同时他突然想起,满清雍正执行了一个政策叫做火耗归公。将地方政府的行为变成了国家的行为,可最终坑害的还是黎民百姓。
怪不得,张居正死后,很多政策被废除,就一条鞭法被执行的如此久远而生命力旺盛。原来一切的根源就是官员们和士绅们都从这条好政策上获得了利益。
而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就是百姓和朝廷。
百姓失去的是赖以生存的财富,而朝廷失去的则是民心和公信力。
上下五千年历史告诉朱由校,没有了公信力的朝廷,你就莫怪别人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