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儒林卫
史墨客看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章 儒林卫,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史墨客看历史,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军大帐之内,气氛热烈如火。
巨大的沙盘之上,扬州城已被插上了一面代表着占领的赤红色小旗。孙传庭、李本固、常经武、梅铮等一众悍将,正围着沙盘,就下一步如何合围苏州、彻底歼灭沈逸叛军主力,进行着激烈的战术商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带来的高昂士气和对下一场大战的渴望。
然而,在这群杀气腾腾的悍将之中,簇拥在皇帝御座之侧的几个身影,却显得格外不同,引来了所有人的暗中注视。
他们同样身材高大,站姿笔挺如松,但身上穿着的,并非是武将们那厚重的全身甲胄。而是在一身精炼、便于活动的玄铁札甲之外,披着一件不染尘埃的靛蓝色半袖儒袍。儒袍的领口与袖口,用金线绣着繁复的“仁”字云纹,胸口正中,则用同样的金线,绣着一个【笔与剑】交叉的独特徽记。他们的腰间,左侧悬挂着一柄样式古朴的汉剑,右侧则是一卷用皮绳系好的书简。
文士之风与武士之气,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又威严的融合,让他们在这一众骄兵悍将之中,显得卓尔不群。
这些人,便是皇帝亲手缔造的、最神秘也最特殊的一支力量——【儒林卫】的核心指挥层。而为首之人,正是当代的南宗家主孔贞运,以及他族中的几位翘楚——孔兴燮、孔兴满、孔彦泾。
他们是圣人之后,本该在浙江衢州的孔氏家庙中,安然治学,传承儒家道统。但皇帝的一纸密诏,和一句承诺,便让他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安逸,来到了这座铁血的战争大营。
那承诺,精准地刺中了南宗孔氏二百年来,心中最深的隐痛与不甘——
自南北宋之交,孔氏族人随高宗南渡,定居衢州,便有了孔氏的“南宗”。而后,北方的金、元,为了利用儒家思想,又在曲阜册封了“北宗”。待到本朝太祖皇帝一统天下后,虽承认了南宗的法统地位,但为了政治上的便利,最终还是将“衍圣公”这一天下文宗的无上荣耀,归还给了曲阜的北宗。
自此,南宗孔氏,虽血脉更纯,气节更硬,却始终被北宗压了一头,意难平!
而朱由检,这位洞悉了历史与人心的帝王,便给了他们一个北宗孔氏,永远也无法得到的机会。他对孔贞运许诺:
只要儒林卫能为他,用“新儒学”的道理和手中的刀剑,为大明“理顺”天下,那么,待天下安定之日,他将下旨,罢黜曲阜北宗的“衍圣公”爵位,将这份天下文宗的无上荣耀,“奉还”给勘定天下、功在社稷的南宗!
这个承诺,是任何一个南宗子弟,都无法抗拒的阳谋!
于是,他们来了。带着二百五十年的不甘,带着重振宗族荣耀的无上渴望,成为了皇帝手中,那柄最“神圣”,也最冷酷的……圣人之剑。
---------------
这支军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置那些愿意为新帝国而战的豪强、勋贵、士大夫子弟。
朱由检深知,这些人的野心、能力和家族势力,是一把最锋利的双刃剑。他们是地方上对抗皇权、兼并土地、阻碍新政的顽固堡垒;可一旦旧有的秩序被打破,他们那无处安放的野心和对荣耀的渴望,若是引导得当,便能化为新帝国最忠诚、也最强大的基石。
他要做的,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将那些愿意死节的家族吸纳进自己亲手设计的全新体系之中。
它的构成与军事体系,完全独立于神武军和淮右忠义军,自成一派,充满了皇帝本人那融合了“学宫”与“军制”的独特意志。
其一,为阶层体系。
儒林卫完全抛弃了“总兵、参将、游击”等常规军衔,采用了一套独创的、以古代学宫官职为蓝本的阶层。
最高领袖,为【山长】。 由皇帝朱由检本人亲自担任,是儒林卫唯一的、不容置疑的最高导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