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要求作应制诗
皮使我快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9章 要求作应制诗,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皮使我快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文兴等得在些不耐烦,林泽阶才站起来。
其实他这样子,大家觉得他更可爱,可以亲近。
生员和各县教谕都好奇,林泽阶的诗会如刚刚的学子一样,平凡周正吗?
这种诗要作好很难,要歌功颂德讲朝廷的好话,最容易受人抵制,每个人本能是抱怨,开口世道不公 ,出彩的应制诗很少。
林泽阶开口:“《和杨提学簪花宴》时清道合出尘埃,清苦为诗不杖媒。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翁并将来。势扶九万风初极,名到三山花正开,更有平人居蛰屋,还应为作一声雷。”
这诗念完,殿内一得叫好声,只有中榜能懂这诗,意思是因为生逢朝野清明,道义相合的好年代,不用依仗权势,可以凭借真才实学崭露头角,今天中榜因为几年的苦读;愿大家鹏程万里,名声传到蓬莱,方丈,瀛州天下各处;希望还在苦读的学子们,能一鸣惊人。
杨文兴、苏知府和各县的教谕都拍手,林泽阶就要坐下。
可是杨文兴又开口:“泽阶这个诗在士子中流传,都会说是好诗,但曲高和寡,在百姓那里传的诗不能用典太多,要朗朗上口,再作一首。”
苏知府忍不住:“杨宗师,泽阶的诗已经很应景了,这个水平诗可以流传后世,百姓认可开口就来的诗,真的太难,毕竟我们所学的做文章要多用典,在最少的文字带着最多的内容。”
府学学正同样是进士,他开口:“提学,泽阶的簪花诗已经很好了,非一般人能写出来,这已经很高了。”
“这诗太全面,各方面都照顾到,所以少一些强烈的情绪。”杨文兴叹息着,“本以为写出《劝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金句传来,终是本官苛求了,泽阶,本官想问你为何选择县学而不选府学?可是钱不够还什么原因?本官可以资助你。”
林泽阶没想到杨提学这么看重自己,必须先感谢他:“大宗师,学生还有一首诗,可以说明中榜的荣耀,同时说明读书的心酸”
杨文兴非常高兴问:“快快念出来。”
林泽阶没有多犹豫:“诗名《归潜志》遥想当年读书郎,定州城外求功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诗一出,整个殿内的秀才,教谕,学正,包括杨文兴,苏知府都如同被定住,他们最有感同身受,都喃喃自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脆弱感性的人眼泪都流下来,特别考十几次的人,那压力如山重,父母妻儿的盼望,不读放弃可惜,不放弃需要赚钱养家,那绝望纠结说出来只会被骂,无处述衷肠,这首诗让他们扬眉吐气一番。
“这首诗是真好,曾经和本官的过往极为相似,写尽当时的心情,”杨文兴终于满意,他旧话重提:“泽阶你为何放弃府学去县学?”
“大宗师,晚辈得进京去领爵位,得到吏部选司去确认身份。”林泽阶实话实说。
杨文兴摇摇头,“你怎么不早说?你三年后参加乡试吗?”
林泽阶必里吐槽着,怎么没早说?因为没有机会,嘴上好语气回答:“当然参加,不知大宗师问这何意?”
“本官有办法让你少些奔波之苦。”杨提学说道。
“什么方法?”林泽阶很想知道,“难道可以不用去京城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