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克制李自成红衣大炮的 “腐蚀陷阱”,汉水东流,陈留居士,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听闻,瞬间联想到那个神秘传说,精神为之一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曙光。
而我,在看到蚀星石的那一刻,内心受到极大冲击,久久无法平静。
作为特种兵,在现代世界见识过各种先进材料与高科技产物。可眼前这块蚀星石,却完全超出我的认知。
它的色泽黑得纯粹,仿若将世间所有光线都吞噬其中。那神秘的纹路蜿蜒交错,仿佛是一部镌刻着古老密码的天书。
我上前轻轻抚摸,指尖触碰到的是冰冷且粗糙的质感。敲一敲,清脆的声响如同来自远古的呼唤,在空气中悠悠回荡。
从现代材料学专业视角深入剖析,蚀星石呈现出的特性匪夷所思。它坚硬得超乎想象,工匠们用简陋工具尝试打磨时,那顽强质地让工具纷纷损坏。
在现代,我们有激光切割、高压水刀等先进设备,能轻松处理各类坚硬材料。但在这里,工匠们只能凭借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挑战蚀星石的坚韧。
由此我笃定,其内部原子结构必定是在极端环境下,历经亿万年淬炼,才紧密排列成这般坚不可摧的形态。
得知要将它磨成粉末与炮弹粉末混合,并加入挥发性药水来产生超强腐蚀性气体,我的大脑迅速运转。
在现代战争中,化学武器的研发与运用基于精准化学理论和高端实验设备。而此刻,眼前这些工匠和药师们,仅凭一腔热血与不断摸索,试图复刻类似化学反应,这难度简直天差地别。
我凭借在现代掌握的化学知识,迅速加入讨论。我详细向他们解释不同物质酸碱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温度、压力变化如何影响反应走向。
尽管他们对 “酸碱度”“催化剂” 这些现代术语一脸茫然,但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告诉我,他们在努力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新思维。
众人迫不及待对蚀星石展开研究,可难题接踵而至。它与炮弹粉末如同宿敌,无论怎样搅拌,都不肯均匀融合。
加入挥发性药水后,实验室更是频繁遭受不明原因的爆炸冲击,剧烈的震动让整个建筑摇摇欲坠,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令人胆寒。
但大家没有丝毫退缩,日夜坚守在这充满危险与未知的实验室。
老药师林鹤堂依据古籍记载,派遣士兵远赴极寒之地,历经千难万险采集冰灵草,期望用其汁液中和蚀星石的烈性。
年轻工匠赵宇轩则凭借西方化学知识,利用自制的简易温度计,一丝不苟地记录每次实验的温度变化,试图找到融合的最佳条件。
而我,凭借现代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协助他们分析实验中的种种状况,提出从改变混合顺序、调整搅拌速度等细微处入手的建议。
经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几乎不抱希望的试验中,奇迹终于降临。我们发现将蚀星石粉末先在特定温度下烘烤,再与炮弹粉末按特定比例混合,并缓慢滴入挥发性药水,能够产生一种稳定且腐蚀性超强的气体。
那一刻,实验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于是,众人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着手制作特制容器,将混合液体小心地装入其中。
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反复调试容器的密封性与稳定性。药师们则时刻关注混合液体的状态,确保药性稳定。
随后,这些容器被秘密运送到李自成可能行军的道路上,精心布置成一个致命的 “死亡陷阱”,只等待着敌人踏入。
蚀星石质地坚硬无比,敲击时会发出清脆而独特的声音,仿佛在诉说自己不平凡的来历。
据古籍记载,它诞生于天地间特殊的矿脉之中,历经漫长岁月沉淀,吸收了山川灵气与地脉的神秘力量,故而拥有超乎寻常的特性。当它与其他物质融合时,能够激发出强大的化学变化,这一特性也成为研发 “腐蚀陷阱” 的关键所在。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蚀星石的古老传说。
其中一则传说称,在远古时代,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神秘光芒,一颗炽热的流星如利剑般坠入深山。这颗流星蕴含着天地间最为强大的力量,与大地融合后,便孕育出了蚀星石。
当地的部落将其视为神物,每逢重大祭祀活动,都会对着蚀星石虔诚祈福,祈求它保佑部落风调雨顺、平安顺遂。人们对蚀星石的虔诚,恰似信徒对神明的敬仰那般真挚深沉。
还有一则传说,蚀星石原本是守护世间秩序的上古神灵。在一场与邪恶势力的惊天大战中,为了守护世间的和平与安宁,它不惜耗尽自己的神力,最终化为矿石,沉睡于深山之中。
尽管陷入沉睡,但它所蕴含的力量依然能够感知世间的动荡。一旦世间陷入战乱与黑暗,蚀星石便会发出微光,仿佛在召唤着有缘人,借助它的力量驱散邪恶,恢复世间的太平。
如今,正值乱世之际,蚀星石的出现,仿佛真的应验了古老的传说,肩负起了拯救苍生的使命。
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种神秘矿石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可能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革。
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个秘密武器,帮助明军扭转战局,同时也期望能借助这一机遇,找到回归现代世界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