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祖大寿归降引发的军事连锁反应,汉水东流,陈留居士,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此一来,明军在战场上渐渐陷入被动,失去了战争初期的那股冲劲和灵活应变能力。
战略布局一变,军事指挥协调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祖大寿归来后,军队内部的指挥体系悄然出现混乱。在这之前,朝廷对武将的兵权就多有限制与干涉,对祖大寿也不例外,这早就让将领们心中有所不满。
如今祖大寿有过归降之举,将领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更是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原本与祖大寿配合默契的将领,如今对他心存疑虑。
在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负责侧翼支援的将领因对祖大寿下达的迂回包抄指令心存顾虑,行动迟缓,导致未能及时对正面战场的明军形成有效支援,最终使得此次战斗以明军的失利告终。
而且,由于朝廷对祖大寿军队管控严格,前线指挥决策效率大幅降低。原本前线将领能依据战场形势迅速做出的决策,现在却要层层上报,等待朝廷批复,战机往往就在这繁琐流程中错失。
战略和指挥上问题不断,兵力调配也陷入困境。祖大寿所部的兵力调动变得异常棘手。朝廷既想借助祖大寿的军事才能,合理利用这部分兵力,又担心将过多兵力交予他,万一再次倒戈,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次抵御后金大规模进攻的战役中,祖大寿请求增派援兵以加强防线薄弱环节,然而朝廷在权衡利弊后,瞻前顾后,只调拨了少量兵力,最终防线被后金突破,明军伤亡惨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祖大寿内心的焦虑与愤懑与日俱增。
一日深夜,营帐中烛火摇曳,他独自一人坐在案几前,手中紧握着一份作战计划,那是他为打破当前被动局面精心构思的方案,可一想到还需经过冗长繁琐的审批流程,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重重地砸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如此下去,明军何时才能在这战场上夺回主动权!” 祖大寿低声自语,声音中满是不甘。
而此时,远在京城的崇祯帝也并未因祖大寿回归辽东而感到丝毫轻松。御书房内,他反复翻阅着来自辽东前线的战报,眉头始终紧锁。每一份失利的战报都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他的心间。
他深知,祖大寿事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让明朝在辽东的局势岌岌可危。崇祯帝开始反思自己对祖大寿的处理是否过于仓促,若当初能想出一个更为周全的办法,既能严惩其背叛之罪,又能确保辽东战事不受太大影响,那该多好。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他只能尽力寻找补救之策。
在辽东军中,祖大寿为了重新赢得将领们的信任,开始主动与昔日的老部下们沟通交流。他常常在营帐中与他们彻夜长谈,坦诚地讲述自己归降期间的遭遇以及内心的挣扎与悔恨。
他言辞恳切地说道:“诸位兄弟,我祖大寿一时糊涂,犯下大错,让大家蒙羞。但我对大明的忠心从未改变,如今唯有拼死一战,方能对得起皇上,对得起诸位兄弟。”
在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中,祖大寿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奋勇杀敌,成功击退了后金的一次进攻。这一战,让不少将领看到了他的决心,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有所缓和。
然而,朝廷对祖大寿军队的管控依旧严苛。监军太监为了向崇祯帝表忠心,丝毫没有放松对祖大寿的监视。
有一次,祖大寿计划对一处后金的粮草囤积地发动突袭,这本是一个绝佳的战机。但当他将作战计划呈递给监军太监时,监军却以计划不够详尽为由,拖延了上报的时间。等朝廷批复下来,后金已经加强了粮草囤积地的防守,战机已然错失。祖大寿得知消息后,气得满脸通红,却又无可奈何。
在明朝内部,关于辽东战事的讨论也愈发激烈。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该适当放宽对祖大寿军队的管控,给予前线将领更多的自主权,以便他们能根据战场形势灵活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