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20岁的文天祥顺利通过了乡试,与父文仪、弟文璧一同赴临安参加会试。”
“父子三人于宋理宗宝祐四年正月达到临安,参加考试。”
“二月初一礼部放榜,文天祥、文璧得进士。”
“五月初八,兄弟俩一起前往集英殿参加殿试对策。”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思想为出发点,先阐述完自己的哲学观和世界观,然后针对宋理宗提出的几
第487章 忠烈文公文天祥(3 / 33)
“同年,20岁的文天祥顺利通过了乡试,与父文仪、弟文璧一同赴临安参加会试。”
“父子三人于宋理宗宝祐四年正月达到临安,参加考试。”
“二月初一礼部放榜,文天祥、文璧得进士。”
“五月初八,兄弟俩一起前往集英殿参加殿试对策。”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思想为出发点,先阐述完自己的哲学观和世界观,然后针对宋理宗提出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