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上春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探寻实业2,重生成为末代皇帝,秦淮上春山,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浙江杭州同样是一片繁荣景象,丝绸厂在政府的保护和鼓励下蓬勃发展。许多传统丝绸作坊纷纷转型升级为现代化工厂,像杭州丝绸厂,引进先进的缫丝和印染技术,生产出的丝绸产品精美绝伦,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载沣看着这些报道,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原本就对国家经济现状忧心忡忡的他,此刻看到实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再也坐不住了。这些新兴工厂的崛起,不仅创造了财富,也为国家的富强带来了希望。他意识到,投资实业或许是挽救国家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一条可行之路。

载沣暗暗下定决心,要投身到这股实业浪潮中。他打算召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筹集资金,在合适的地方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是皇室较为稳妥的一个退路。

载沣坐在书房的书桌前,手中的报纸“沙沙”作响,他的目光从南方新办实业的消息上移开,心中却依旧被那蓬勃发展的景象所震撼。南方的繁荣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他心中对国家经济振兴的渴望,可他也清楚,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南方。北方,尤其是北京,作为皇室及众多皇族人员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优势,若能在此发展工商业,或许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来人。”载沣沉声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不一会儿,管家匆匆走进书房,恭敬地站在一旁。“去给我找些熟悉北方工商业情况的人来,我要详细了解一下。”管家领命而去,载沣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北方发展工商业的可能性。

不多时,管家领进来一位戴着眼镜、神色拘谨的中年男子。“王爷,这位是李先生,在京城商业圈有些年头,对北方工商业很是了解。”载沣微微点头,示意李先生坐下。“李先生,不必拘谨,我今日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北方,尤其是咱们北京周边,如今有哪些大型工厂,工商业发展状况究竟如何。”

李先生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说道:“王爷,要说北方的大型工厂,天津倒是有几家颇为出名。比如周学熙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那可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厂。自1906年创办以来,发展极为迅速。靠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的水泥质量上乘,不仅供应了国内诸多大型工程,还远销海外。”

载沣听得很认真,不时微微颔首,示意李先生继续说下去。“还有天津的久大精盐公司,也是周学熙先生参与创办的。打破了当时外国盐商对中国市场的垄断,采用先进的制盐工艺,生产的精盐干净卫生,深受百姓欢迎。如今在北方市场份额极大,而且还在不断拓展南方市场。”

载沣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开口问道:“那北京城内呢?有没有可发展的商业契机?”李先生思索片刻,说道:“北京城内,传统商业较为发达,像绸缎庄、钱庄之类的。不过若说新兴工业,倒是有几家小型的纺织厂和印刷厂。只是规模较小,比起天津的大厂,还有很大差距。但北京作为都城,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若能兴办大型工厂,不愁销路。只是原材料供应和技术引进方面,可能会有些难题。”

载沣陷入了沉思,他在脑海中勾勒着在北京发展工商业的蓝图。半晌,他又问李先生:“依你看,若要在北京周边兴办工厂,哪类产业比较合适?”李先生犹豫了一下,说道:“王爷,以我之见,纺织业或许不错。北京周边棉花产量尚可,原材料供应有一定保障。而且纺织业技术相对成熟,若能引进先进设备,生产出优质的纺织品,不愁没有市场。再者,食品加工业也可考虑,北京人口密集,对食品的需求量极大。”

载沣点了点头,心中有了几分主意。他向李先生表示了感谢,待李先生离开后,他又拿起一份报纸,仔细研究起来,目光中满是探寻与决心。此刻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北方这片土地上,开启属于自己的实业探索之路,为王府和皇帝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限之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阿鹿帝古

黑月光泄露心声后,所有人都慌了

以介景福

拼夕夕:一个手机壳你卖三百万?

举两个栗子

地府来的疯批师妹,带宗门狂上天

姜啊姜姜

直播判案:我是个地狱判官

我爱张张张

重生保姆四十岁,豪门大佬宠上天

双囍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