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发现人才赵集
82年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发现人才赵集,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82年的鱼,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府杂事
大武六十三年六月十八
昨天和秦丙七谈话后,那边暂时还离不开,也就不强求了,先把水车做好,这个也是水利工程,以后能不能增收就看它了。就吩咐管家把懂丝绸织机的两个人,在找了十个会木匠的下人,组织在一起。
吃过早饭,李三一和鱼富贵一起来到这个小院。
进入小院,只见十二人站成两排,齐声向李三一躬身行礼道:“参见少爷。”声音整齐划一。李三一很是喜欢。
“嗯,免礼。今天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主要是制作一架新的织机。安红良和屈原则两人负责所有制作事宜、人员调配。需要什么给管家说。好了现在先看看图纸。”说着把手里的一卷图纸展开给众人看。这安红良和屈原则原来都是吴国荆州人士,在当地征兵,被拉壮丁,又被敌国俘虏,转辗几次卖到胭脂,因为有一技之长,被管家买了过来。一直府里种田,昨天接到管家通知,今天给少爷做事,让好好做,说不定有个前程。
十二人看图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木匠,但是图纸还真没有人能看的懂,可把李三一难住了。忽然想起制作织机时赵集可没有说不认识图纸。
对着管家鱼富贵说道:“麻布织机那边的赵集,给我找来,我有事问他。”
“是,少爷。”看到少爷对这十来人不满意,鱼富贵也就有点急了,这两天怎么了,做个织机,昨天那个秦丙七脱不开身,今天这些工匠又看不懂图纸。
李三一忽略了这些人只是工匠,不是工程人员,看来这个赵集不简单。
织机作坊距离这边还是有点距离的,当初李三一觉得织机作坊的噪音太大,打扰自己的生活,就安排到了宅子东南角,走路过去也得一刻钟。
果然,两刻钟后鱼富贵带着赵集过来了。赵集也大概知道了事情。
进门就对李三一行礼道:“织机作坊赵集见过少爷。”
“嗯,免礼。织机作坊那边机子做的怎么样了?”李三一先问问麻布织机怎么样了,别和水车一样,那这丝绸织机就先不做了。
“回少爷,改造三台,新造十二台在五月初十就制作完成了。现在全部运行一个月零八天了。”赵集自豪的说道。
“哦。这么说,你十来天就做完了,怎么做的?”李三一好奇的问道。
“少爷啊,事情是这样子的:咱们一开始呢,由我们三个人齐心协力,先将那三台需要改造的织机设备,严格地依照着最新版的设计图纸给它改造好喽。接下来,剩下还有十二台呢!于是,我们仨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每人负责去制造其中一部分的零件。当然啦,对于那些必须要大家一起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的部分嘛,我们就留到后面再弄咯。等到所有的零部件都大功告成之后呀,最后的两天时间里,我们三个人又再次携手并肩、密切配合,把这些零部件统统组装起来,让它们成为一台完整可用的机器。嘿,您猜怎么着?等冯掌柜那边正式全面开工生产的时候,一点儿毛病都没出,顺顺利利的!然后呢,我们三个人也没闲着,紧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动手制作备用的零件以及一些日常周转所需的用品啦。而且哦,这次整个工作流程所采取的方法跟之前都是一样样儿的呢,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也就花了短短八天的功夫便全部搞定啦!”说到这儿,赵集脸上不由得洋溢起满足与欢喜的笑容来,他打心眼儿里特别喜欢现在这样一种工作氛围。因为自家这位少爷啊,向来对具体做事的过程并不多加干涉,他只看重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标准以及有没有达成相应的要求就行了。如此一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他们这几个下人就能完完全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合理地安排各项事务并且灵活有效地进行调度指挥啦。
“哈哈哈,赵集你做的很好。你以前是做什么?怎么到胭脂城?”好家伙,这是流水线和模块化、供应链调度的祖师爷呀!自己本来想着有了足够的自保实力了再说,这个爆出来,生产力的提高太快,生产成本降低,赚钱效应几何级暴增,会动了很多世家大族的奶糕,没有自保实力那就是自寻死路的节奏。
“少爷,家父是大武蜀达州校尉,小人自小不喜欢读书和打打杀杀的,就喜欢格物致知,文不成武不就的,父亲就找人给我谋了个工部主事,因为修缮宫殿有功,被提拔到了大武工部员外郎,七年前吐蕃国突袭蜀达州,父亲兵败身亡,又在朝廷被人陷害我父亲是通敌卖国,我因为是庶出,就被发配胭脂五年,两年前碰上管家购买奴隶,小人因为读书识字就被买回李府,父亲是武将,我也多少会些腿脚功夫,被林峰队长收为护院,前段还被许了一房媳妇,赶上少爷制作织机。就这样。”赵集简单讲了自己的前半生,不到三十的年龄,看起来像四五十岁。时也,命也。李三一仔细听着,发现这人也是有本事,只是没有发觉。
“这样,麻布织机那边维护人你指定一个人负责,以后也归你管辖。这边的丝绸织机作坊的制作也归你管辖。这是图纸,你先看看吧,有问题现在问。”都是自家下人也就不客气。
又转头对安红良和屈原则他们十二人道:“以后这样,安红良和屈原则每个人手下五人,你俩任小组长,都听赵集主管的调遣。以后多向赵集主管学习、请教。还有自己也到府里教习哪里多跑跑,学习识字。你看,让你们看个图纸都看不懂,以后还指望你们干大事,青史留名呢!现在就是睁眼瞎,会一点木工活,那些有学问的想学的花很快就适应了。”这是十二人被李三一说的热血沸腾,做木匠也能做到青史留名,那得多大的功劳啊!
“是,少爷教训的是,我们以后跟着赵主管学习。”
“我有空了也去学堂学习识字。”
…
听了一个个的保证,李三一也没放在心上,以后有文化的多用,没文化的最大化用就是了,跟不上李府的节奏,慢慢就落下了。没办法,话说三遍淡如水,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以后李府新一代人的教育要抓紧。
赵集聚精会神地将那厚厚的一沓足有十几页的图纸逐页仔细翻阅完毕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对面的李三一,缓缓开口说道:“少爷,经过我的认真查看和思考,这些图纸并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集齐这十几位工人师傅,并且确保所有的物料都准备充足无缺的话,那么大约只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第一台织机就能够成功制造出来了。”
要知道,以往那种普通的麻布织机仅仅只需三个人通力协作,花费短短三五天的功夫便能完成一台。然而此次所要打造的这种新型织机明显比之前的复杂许多,所以即便如今参与进来的总人数多达十三人,但预计耗时十天才能造出第一台成品,这样看来倒也是合情合理。
再说所需的那些物料嘛,其实也并非什么难事。毕竟其中占大头的绝大多数都是些寻常可见的木材而已,此外仅有少量的金属制品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其他附属物件罢了。像这类物品基本上在本地的双河镇就完全能够采购得一应俱全啦。
听到赵集如此胸有成竹的汇报,李三一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干脆利落地做出决定:“好,那就按照你所说的方案去执行吧!至于具体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物资,你直接去找管家沟通协调就行。”
站在一旁一直默默关注着事态发展的鱼富贵眼见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自然也是不敢怠慢,连忙拍着胸脯向李三一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少爷您尽管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确保所有的物料都配备齐全。哪怕双河镇这边实在找不到某些稀缺货品,我也会立刻安排人手专程前往胭脂城去购买回来,绝对不会耽误工程进度分毫!”
李三一说完见众人没有问题,就带着鱼富贵回到小院书房。
最近几天李三一都在忙绘制织机图纸,府里发生了一些事情,都得给汇报一下。鱼富贵组织一下语言道:“少爷,是这样,最近您忙。有些事情,我都给少爷汇报一下。”
待李三一坐下,秋叶也给二人把茶水、点心端上来。待在一旁伺候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