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东街救人,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82年的鱼,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牛家:良田一千二百亩,商铺有医馆,铁匠铺,杂货铺,酒馆,肉铺,与匈奴有贸易。三子一女,段家主母与牛家主母是一个宗族,胭脂城刘家。

孙家:良田八百亩,商铺有布匹,香料,胭脂城有风月馆。有三女,与姚家是儿女亲家。

姚家最大,其他三家势力相差不大。自家在商业这块是短板。几家都与胭脂城有联系。

李三一看过之后陷入了思考。

之后几日就恢复了自己轨迹:读书、练武。

大武六十三年二月初五

今天是约好给两名牺牲袍泽家里慰问的日子。

李三一带上鱼富贵和三个护卫卯时出发,步行半个时辰就到了北门了,要去的地方也不远,一家在胭脂城内,一家在城南五里铺。

离约好的辰时三刻还有一个时辰,看县城人来人往的也就进去转转。

极目远眺,入眼之处尽是各式各样的幌子在风中摇曳生姿。那些幌子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红的像火,粉的似霞,黄的如金,绿的若玉……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与后世那千篇一律的黑底白字相比,这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韵味,仿佛每一个幌子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间,感受这真正的人间烟火之气。

街头巷尾,推车挑担的小商小贩对着过路的行人吆喝着自己的货物。这里民风彪悍,身处边疆、代刀是家常便饭,不是强弩这种管制就行。暂时没有城管,衙门也就二三十个人,管理三四万人。

不时有一群群小孩童,奔跑打闹,时不时引来父母的一顿责骂,也不影响小孩童的一丝热闹。

就在几人在路边吃热早饭时,听见由远及近的一阵马蹄声响起,声音杂乱,夹杂着阵阵尖叫。李三一不由得起身东望,只看一匹大马驮着一个人上下颠簸,好像不受控制似得,四处乱窜,后面还有几人在追赶而来。不时发出“嘶嘶”的鸣叫声。快到李三一身边时,只见一道身影随马匹而跑动,十来丈就翻身上马,动作行云流水,再又是十来丈就听到“啾啾”的凄切而尖细的马嘶声,随后男子就控制住马匹,停了下来。然后下马,把马上的人抱了下来,只见这人:头戴方巾,脸色苍白少有血色,眼睛紧闭,眉毛轻动,嘴唇泛白紧闭,一身男子衣衫打扮,以后世李三一经验,这就是女盘男装的书生装。也顾不得地上是否寒冬,把这人放到地上,平躺放在地上,手指在鼻孔下一放,嗯,有呼吸,人还活着。三五呼吸间,后面一群人就到了。

“公子,公子,你没有事吧?”李三一心里嘀咕,你们谁见过一米六的个头,八九十斤的重量的男子,这群人自己玩的还真投入。

“公子,你醒醒呀,别吓春秀呀!”

好家伙,这男男女女十来个人的,李三一也被推到了人群外,这时只见一个和李三一一般大的少年过来。拱手见礼道:

“多谢总旗大人,救命之恩。”

“哦,你认识我?”今天李三一没有穿盔甲,自己也很少来胭脂城,怎么会有人认识自己。一看眼熟就是想不起来。

来人或许也知道自己唐突了。马上解释道:“总旗大人,我是府兵伍长麻伟,和总旗大人是同年的,前几天还见过。”,这一提醒李三一马上想起来了,据说眼熟,一时忘了,这是和自己一样,训练优秀被提拔为伍长 的三人之一,还有一个叫程什么的,忘记了。

“见过麻伍长,我就说看着眼熟。还望海涵。今天这是?”李三一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暗叫一声,以后还是要多注意一下周围的人,再碰上这种袍泽也不认识就是尴尬了。

“总旗大人,不记得也是应该的,卑职因为长安有事耽搁,在府兵营报道后几天就去马坊镇烽火台了,很少在军营。今天是我远房亲戚来胭脂城逛逛的,这几天马匹都好好的,刚才进了东门不知道怎么就不受控制了,多亏总旗大人舍命相救。”

“应该的,顺手而已,不必记挂。你先把这人送到医馆看看,估计也就是受到惊吓而已。”

“好,麻烦总旗大人了,改日卑职再登门答谢,卑职告辞。”

“好,你忙吧!救人要紧。”

旁边人见李三一控制住马匹,那人也安全了,不由得一片叫好。纷纷赞扬好样的。

李三一笑着一一回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

第五白

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

就当减肥

恶毒炮灰娇养帝国元帅后,爆红了

宁清涵

八零孕妻一撒娇,绝嗣大佬被拿捏

番茄要加番茄酱

重生1966,带着空间逆风翻盘

爱吃糖粉的关姑娘

都市传说之消失的神明

太子非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