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跌价只是短期现象,于是决定大量囤积钢材,等到价格回升时再抛售出去,借此大赚一笔。 为了购进更多的钢材,廖文昌以永昌公司名义,并由个人连带担保,先后向另外6家公司借款5000万元。不料事与愿违,市场行情继续下跌,一直降到了将近原来价格的一半,永昌公司因此赔的元气大伤,公司资产变的资不抵债。 9家债权公司见势不妙,纷纷提起诉讼,谁知廖文昌却抛下公司,自己脚底抹油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