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懿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吴国选择的策略,难逃懿劫,难逃懿劫,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理我岂会不知?吾吴国历史上,亦曾屡遭大饥荒之困。粮食短缺,不仅关乎民生疾苦,更将国家财政、军事、经济乃至社会安定,悉数卷入漩涡之中,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周瑜微微颔首,表示对孙坚的话表示赞同,然后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然而蜀国粮食生产力之羸弱,远不及我吴、魏两国。仅凭一己之力,欲在短时间内填补粮食之空缺,无异于痴人说梦。若刘备急于填补此空缺,唯有两个途径:一是倾尽国力,从他国购粮;二是诉诸武力,强行掠夺。然二者皆需付出惨重代价。”
周瑜顿了一下,接着说。
“若刘备选择倾尽国力从他国购粮,那么必然会导致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其政权也会因此摇摇欲坠。而若他选择诉诸武力,强行掠夺他国粮食,那么他必将面临其他国家的联合抵抗,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全面战争。无论哪种情况,对刘备来说都绝非好事。”
言及此处,孙坚忽地眼前一亮,仿佛有所顿悟,对周瑜道。
“如此说来,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向蜀国售粮?将粮价翻倍,从他们身上狠狠捞上一笔?”
周瑜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缓缓点头,说道。
“ 陛下此计,确有可行之处。既能大赚一笔战争财,又无须承担太大风险。然而……”
周瑜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话锋再转,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在下心中尚有一计,不知陛下是否愿意一听?”
孙坚闻言,兴趣盎然。
“愿闻其详。”
周瑜轻轻抿了一口香茗,润了润嗓子,方缓缓道来。
“经上次大战洗礼,刘备定是身受重创,心力交瘁。短时间内,他恐难再插手蜀国内政。加之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亦受重创,需静养疗伤。如此一来,管理蜀国之重任,必将落在诸葛亮肩上。而诸葛亮,乃是我联盟之重要盟友。他若能接管蜀国,我联盟仍有东山再起之可能。”
孙坚闻言,面露疑惑。
“你还念着我们两国联盟?这现实吗?”
周瑜坚定地点了点头。
“在下认为,这完全有可能。自上次战败后,我与诸葛亮皆已洞察真相,我们皆是中了司马懿之离间计。如今误会已解,蜀国又暂由诸葛亮掌舵。他不同于刘备,乃是一位明辨是非、顾全大局之人。”
周瑜再次抿了一口茶水,轻叹一声。
“我相信,诸葛亮亦深知当下局势之严峻。魏国在司马懿的率领下,日益强大。我蜀、吴两国与魏国之战,已是败多胜少,形势愈发严峻。如今,蜀、吴任何一国,皆已难以单独抗衡魏国。照此趋势发展下去,魏国吞并我蜀、吴两国,只是时间问题。若再不联手抵抗,魏国必将逐个击破,我两国皆将不复存在。因此,唯有携手并肩,共抗曹魏,方为上策。”
言罢,周瑜神色肃穆地看向孙坚。
“陛下,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眼下,我们唯有与蜀国真心结盟,方能共御外敌。望殿下能明辨是非,以大局为重。即便您与刘备素有嫌隙,但国难当头,个人恩怨亦应暂时搁置。切莫因一己之私,而置国家于危难之中。”
周瑜之言,字字珠玑,句句肺腑。孙坚闻言,双手抱胸,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周瑜所言非虚,就目前局势而言,吴国已独木难支。
若魏国趁机发难,吴国恐将难逃覆灭之命运。他也明白,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个人恩怨固然重要,但国家存亡更为关键。
即便他再厌恶刘备,再清楚其小人行径,但此时若不借助蜀国之力,吴国真的很难再与魏国抗衡。
想到此处,孙坚不禁重重地叹了口气,眼中充满了无奈与忧虑。
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终是点了点头,神色庄重而坚定。
“那你打算如何行事?如何再次结盟?”
周瑜见状,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知道,孙坚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愿意为了国家的未来而放下个人恩怨。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便是他们共同面对挑战、共谋大计的时刻了。
既然已然选定了盟友,便再无退路可言。孙坚缓缓抬手,动作优雅地拈起桌上的茶杯,仿佛这一举动蕴含着某种深意。
他将茶杯轻轻送到唇边,浅酌一口,那茶水的温度和香气似乎在他的口腔中弥漫开来,让他稍稍放松了一下紧绷的神经。
放下茶杯后,孙坚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望向周瑜,开口问道。
“既然同盟之事已成定局,你意欲以何种方式与蜀国结盟?诚然,魏国的离间之计所造成的误会业已澄清,但我心中仍旧疑虑重重。蜀国历经那场惨烈的战役,损失惨重,想必他们对我等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与我们结盟,恐怕并非易事。对此,你有何良策?”
周瑜静静地聆听着孙坚的话语,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应对之策。过了一会儿,他轻轻抬手,同样抿了一口茶水,感受着那微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然后,他缓缓放下茶杯,仿佛这个动作也需要深思熟虑一般。
放下茶杯后,周瑜并没有立刻回答孙坚的问题,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可能的方案和策略,权衡着每一种选择的利弊。
过了一会儿,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若想让这次结盟顺利达成,我们必须采取主动,不能只是被动等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充分展示出我们的诚意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我们心悦诚服。”
稍微停顿了一下,周瑜接着说。
“而且,现在蜀国的朝政已经被诸葛亮和刘备的儿子刘禅所掌控。这两个人可不像刘备那样昏庸无能,他们对于国家的利益关系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绝对不会像刘备那样目光短浅、贪得无厌、自私自利。所以,我坚信,只要是他们掌握政权,就一定能够冷静下来,和我们认真商讨结盟的事宜。”
孙坚听了周瑜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面色凝重地说。
“诸葛亮这个人,确实是才华出众啊!只可惜,这样的大才,竟然屈居在刘备的手下,这实在是天下的一大憾事。不过,说到刘备的儿子刘禅,我也有所耳闻,听说他从小就受到了诸葛亮的教导和影响,想来应该也不会太差劲,至少不会像他父亲那样昏庸无能吧。”
周瑜闻言,微微点头,嘴角泛起一抹微笑,轻声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臣心中对此事已有一番计较,知晓应当如何与蜀国结盟。”
孙坚听闻周瑜如此说,顿时来了兴致,他饶有兴趣地看着周瑜,追问道。
“哦?爱卿有何高见?快快道来,让朕也听听。”
周瑜微微一笑,露出自信满满的神色,缓声道。
“其实,此事说起来倒也简单。据微臣所知,蜀国目前最紧缺的物资,便是粮食。若我等能主动向他们送去大批粮食,以表我东吴的诚意,这对于正处于困境中的蜀国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即便那诸葛亮智谋过人,能够洞悉我等此举背后的目的,但蜀国如今正值生死存亡之秋,有人愿意在这紧要关头伸出援手,他又岂能轻易拒绝呢?况且,诸葛亮本就是我等同盟的坚定支持者,届时由微臣亲自出面与他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必他定会欣然应允与我东吴结盟之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孙坚听后,双手抱胸,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周瑜所提出的建议。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
“给蜀国送去粮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如此巨大的开销,朕不得不慎重考虑。”
周瑜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他缓缓地叹了口气,似乎对这个决定感到十分无奈。
然后,他用一种低沉而略带苦涩的语气说道。
“陛下,您说得一点没错。如果我们真的要援助蜀国粮食,这对我们吴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毕竟,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百姓的温饱,关系到国家的稳定。而且,如果我们要用粮食来表达结盟的诚意,那么这个数量肯定不能少。”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问题还不止于此。由于路途遥远,运输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还可能会遭遇盗贼的袭击。为了确保粮食能够安全抵达蜀国,我们恐怕需要派遣大量的军队进行护送。这样一来,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让我们的军队面临一定的风险。”
周瑜的声音越发沉重,他继续说道。
“而且,即使我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成功将粮食送到蜀国,也不能保证这些粮食能够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毕竟,天气多变,粮食在运输途中难免会有一些损耗。所以,最终真正能够抵达蜀国的粮食数量,恐怕会比我们预期的要少很多。这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事情啊!”
孙坚听了周瑜的话,沉默了片刻,他的脸上也浮现出无奈的神色。周瑜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让他无法反驳。最后,孙坚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
“罢了,既然如此,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就算困难重重,我们也只能试一试了。如果这次能够成功与蜀国结盟,共同攻打魏国,那么我们一定能够从魏国那里夺取大量的粮食,这样一来,也可以弥补我国的粮食空缺了。”
周瑜听到孙坚的话后,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他急忙躬身行礼,说道。
“陛下圣明!微臣这就立刻前往国库调集粮食,做好出发的准备!”
孙坚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挥了挥手,示意周瑜退下,并说道。
“嗯!很好!朕现在任命你为督粮官,你要尽快前往国库筹备粮食!此外,你还要去告诉孙仲谋,让他在那天和你一起出发,确保粮食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
周瑜听了孙坚的吩咐,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连忙再次躬身行礼,说道。
“是!陛下!微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说完,周瑜转身离去,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只等时机成熟,就可以与蜀国结盟,共同谋划一番大事业。
孙坚看着周瑜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次行动能够一切顺利,让我们能够与蜀国成功结盟,共同抵御外敌,最终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