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班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4章 悬崖上的岔路,十一个疯子,鲁班班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这个猜想是对是错,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不是来做地质勘探的,而是来找刘晓星的。
“晓星?晓星!”
我用气声朝管道里喊了几次,虽然音量不算大,但在这个管状空间里,应该也能传出很远。
事实证明我猜的没错。
在我第二遍“晓星”的话音刚刚落下,漆黑一片的“管道”深处,就传回来一阵轻微的敲击声。
和我之前用鞋尖敲击的声音一样,这次的声音也是带有某种规律的,而且是一种听起来非常熟悉的规律。
“……还要学摩尔斯密码。”
我尴尬了一下无奈想道,可还没尴尬多久又感觉不对。
虽然我不会破译摩尔斯密码,但也知道这种密码的主体,是由“点”和“划”构成的。
早期使用电报机进行摩尔斯密码的发送时,会利用电键来控制通电时长、进而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简单理解就是标准按压动作下的时间长短,短按为“点”、长按为“划”。
而在没有电流和信号参与的场景下,默认的破译主体,是每两次敲击之间的时间间隔,比如停顿一秒代表“点”、停顿三秒就代表“划”。
当然,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几乎不会有人用“秒”来做单位时间,但至少每两次敲击之间的停顿时间,会大致遵循“1:3”这个时间比例。
然而此刻从“管道”深处传来的敲击,却不符合这个规律,敲击之间的停顿有时一秒、有时两秒、有时甚至是几乎没有间隔的连续敲击。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密码,但肯定不是摩尔斯密码,可是我对其他密码的了解更少,又怎么会觉得熟悉呢?
疑惑像野草一样在心头疯长,同时我的体力也开始告急。
无奈之下,我只能先小心翼翼的钻进洞口,背对着“管道”的深处、把腿搭在外面坐了下来——这很危险,但如果我再不想办法休息一下,最多五秒就会直接掉下去。
与此同时,“管道”深处的敲击声还在继续,虽然规律和之前的不太一样,但我却依然觉得熟悉。
“嘶……到底是什么密码呢?”
我焦躁且不安的咬住嘴唇,使劲揉捏着已经硬成石头的小腿,而就在我习惯性的、捶了几下酸胀的肩膀之后,忽然一阵暖风从深处吹来,瞬间吹出了我一身冷汗!
我想起来了。
我不熟悉密码、却对那敲击的规律异常熟悉,是因为它根本不是什么密码的规律,而是杨佩宁的“拍打催眠”!
而在这个念头闪过之后,我甚至能听出那是第三阶段的“意识安抚”。
但这个频率,通常是接在“意识放松”和“加深暗示”之后的,可我没听到前两个阶段的频率,所以这不是在对我进行催眠,而是一种利用共知信息进行的暗示——
杨佩宁在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