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些麻木了。 所以无论是电器厂还是农机厂,虽然是搞的红红火火,但依据入不了何大伯的法眼。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当时的民营经济还不成气候,私营企业甚至连法人的地位都没有,高官的大员的注意力还都是放在大型国企上,不会去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 但是装载机厂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装载机厂的规模不大,但却是国企,个人购买国企这种事情,是史无前例的,政策上也没有完整的法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