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风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窟窿1,韶龄传,程长风2,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维新莫急,“占窝”之风自然是要严惩,只是如今积弊日久,国库空虚。这段时间我与户部几位堂官把两京一十二省各部衙门深藏的积弊理了一遍,这才发现国事已经比我们想像的还要艰难。既要解皇上之忧,又不能加重百姓负担。户部侍郎叶淇想了一个法子,不妨让他自己陈奏皇上。”李敏说。
“立刻宣他上殿。”朱佑樘说。
“臣叶淇,恭请圣安!”
“起来吧,说说你对开中法的改革办法吧。”
“是。开中法积弊日久,可是边防不可荒废,去年甘州之战,陛下与各位大人为了筹措军粮绞尽脑汁,臣十分心疼,因此向李大人提出了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臣叫它——“开中折色”法。商人不再需要往边境运粮,只需要缴纳银两,就可以做食盐生意了。”叶淇说。
“这个方法倒是立竿见影,只是臣担心他违背了开中制的初衷,并不能解决军粮的问题。”说话的是谢迁。
“只要能解决国库收入问题,军粮自然也不是问题。”叶淇反驳道。
“余子俊大人曾与臣说:“运输于河套米豆值银九十四万两,草六十万两,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两。”运一百五十万的军需,路费需要八百多万两。若是按照叶侍郎的办法,商人们都开中折色,那就无人再去边境开荒种地,运输军需的费用只怕会更高。”李东阳说。
没想到虽然之前李东阳对谢迁痛下杀手,今日两日在朝堂上的观点竟然出奇一致。
“启禀陛下,臣与户部其他堂官也想想个两全之策,只是如今户部拆东墙补西墙,也补不上国库这个窟窿。到了今年,根烂枝枯的几件大事同时发作了:北边陆防军费严重不足,辽东好些部落也开始挑起战衅;两京以及一些省份许多官员的俸禄积欠日久已经怨声载道,陕西的五十多个宗室官员索要多年积欠,围攻了巡抚衙门,殴打巡抚布政使,烧毁府衙......”报账到这里,李敏突然停了下来,大殿里又是寂静无声。
“无非是东边起火,西边刮风,天塌不下来,继续说。”朱佑樘冷冷地命令道。
可是李敏没有继续再讲下去,这时,怀恩匆匆从殿内出来给韶龄请安。
“是该歇歇了,请皇上与众大人用了午膳再议。”韶龄将食盒交给他们。
“娘娘可有什么要吩咐的?”怀恩问。
“绿豆清火,我熬了绿豆粥,还备了几味酱菜,给皇上和众位大臣,清心,去火。”韶龄说。
“是,老奴会把娘娘的用心告知皇上与各位大人的。”怀恩依旧是那幅慈爱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