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铅管
青史蘸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4章 铅管,荒野大镖客之西部立国,青史蘸醋,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路默默将杯子推远了些:\"......汤姆,以后别喝这水了。\"
\"啊?\"
\"会变傻的。\"
美国住宅使用铅管作为供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这一传统深深根植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认知局限。在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年代,铅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成为管道材料的首选——它不仅延展性极佳,能够轻松弯曲成各种形状以适应复杂的建筑结构,而且耐腐蚀性远超当时的铁制管道。更令当时人们欣喜的是,铅管表面会自然形成一层保护性氧化膜,这使得流经的水看起来格外清澈透明,甚至被普遍认为带有一种\"清甜\"的口感。
这种认知在19世纪中后期达到顶峰,当时美国的管道制造业蓬勃发展,各大生产商竞相宣传铅管的优越性。1880年代的一份行业手册中甚至明确写道:\"铅制水管不仅能提供最纯净的供水,其特有的水质更能促进消化健康\"。这种商业宣传与当时有限的科学认知相结合,使得铅管迅速成为中产阶级住宅的标配。到1900年,美国主要城市的新建住宅中,铅管安装率已超过60%,波士顿、费城等东部城市更是高达80%。
然而在这光鲜表象之下,一场缓慢的公共卫生危机正在酝酿。虽然古罗马时期就有文献记载铅中毒的症状,但19世纪的美国医学界对低剂量长期铅暴露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更令人愤慨的是,铅产业巨头们为了维护商业利益,不惜重金收买学者发表有利于铅管的研究报告。1914年,国家铅业协会甚至资助了一项\"研究\",声称\"日常饮用的铅管水含量不足以构成健康威胁\",这份报告被广泛引用长达三十年。
转折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几位教授通过长期追踪研究,首次确凿证明了铅管供水与儿童神经系统损伤之间的关联。他们的研究显示,使用铅管地区的儿童平均智商比对照组低8-10个点,行为异常率高出三倍。然而这一发现遭到铅工业的疯狂打压,相关政策的推进举步维艰。直到1971年《铅中毒预防法案》出台,美国才真正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1986年的《安全饮用水法案修正案》终于全面禁止新建供水系统使用含铅材料,但这部法律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它没有要求更换现有的铅制管道。这导致数以百万计的老旧铅管得以继续服役。根据环境保护署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美仍有约920万条铅管在继续使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西部建于1940年以前的老旧社区。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遗留铅管往往分布在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族裔聚居区,形成严重的环境正义问题。
2014年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水危机将这个隐藏多年的问题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当地政府为节省开支更换水源后,新水源的化学性质导致老旧的铅管加速腐蚀,致使饮用水铅含量超标数十倍。这场危机导致近10万名居民暴露在铅污染中,超过8,000名儿童被确诊血铅超标,其中一些孩子的血铅浓度甚至达到了需要紧急治疗的水平。事件曝光后,全美掀起更换铅管的呼声,但进展依然缓慢。拜登政府2021年提出的150亿美元铅管更换计划,截至2024年仅完成约15%。
等到迈克尔带着一大群孩子看见周路时,差点以为眼前来人换了身份。
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的周路,一手牵着马缰绳,一只手里却攥着一个箩筐,里面满是新鲜的胡萝卜,活像个推销农产品的农场主。
周路看着迈克尔和孩子们,头也不转,指尖灵巧地避开马嘴的利齿,将一根胡萝卜塞进“阿尔忒弥斯”的嘴里,\"找到了几处?\"他嘴里还嚼着胡萝卜,话音有些含糊。
话音未落,那匹通体雪白的阿拉伯马突然打了个响鼻,湿漉漉的鼻尖蹭过他的手背,溅起几点口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