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轻言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二章 刘邦的偶像,诸朝陪我刷短视频,不敢轻言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此同时,燕国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燕国上下都认为,乐毅在短时间内就能攻下齐国72城,如今对即墨却是久攻不下,很有可能是故意而为。
他们猜测乐毅的目的可能是想在齐国称王。他现在不打即墨,是顾及燕国的妻儿。如果乐毅把他们全部接走,那他很可能立即坐上齐国的王位。
燕昭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英主。他不但没有对乐毅及其家人发难,还送去了君王所穿的服饰,表示支持。
他认为,如果乐毅没有称王的想法,那更好;齐国的土地可以尽归燕国所有。若是乐毅真有此意,那么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没人能够阻止。
而此举将会在乐毅称王之后与燕国交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乐毅看到燕昭王送来的服饰后,一再推辞,甚至写下辞书,以表忠诚。燕昭王之子下令不允许任何人诋毁乐毅。
此事对田单看似没有帮助,但实际上却成为了齐国逆风翻盘的关键所在。
因为不久之后,燕昭王突然离世,一向与乐毅有过节的燕太子继承了王位,是为燕惠王。田单利用燕惠王对乐毅的猜忌以及乐毅和太子间的矛盾,实施了离间计。
他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蓄谋称王的消息。
燕惠王本就有所怀疑,听到这些消息后果然中计,便把攻打齐国的主将换成了亲信骑劫。身处齐国的燕军部分士兵因为乐毅之事心中不平,继而内部失和,军心不稳。
至此,田单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机会。当时即墨的守城士兵因为长时间的围困而身心疲惫,田单决定虚造声势,诱敌犯错。
他首先让城中的百姓每日在院中祭祖,这样就能利用食物引来栖息的小鸟,并让人放出即墨城有神人相助的消息。
结果,人们每日都能见到群鸟翔集,便相信了这则谣言。如此一来,不但振奋了即墨的军民,还打击了燕军的军心。
接着,田单开始诱敌犯错。他自称害怕燕军割掉齐国俘虏的鼻子,燕军听说后果然以此行事。即墨城的守兵看到被捕者全被割掉了鼻子,纷纷表示宁可战死也不做俘虏。
田单又散布害怕城外坟墓被挖的消息,燕军紧接着挖开了即墨城外的所有坟墓,并把里面的尸骨到处散布。
城内的百姓得知先祖被肆意凌辱,恨得咬牙切齿,决心与燕军拼命。田单就此成功地激发起了齐军的斗志,打造了一支如同铁板一块的愤怒之师。
田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布局:他把城墙上的青壮士兵全部换成了老弱病残,又派人与燕军交涉投降事宜,还让城中的个别富商以重金贿赂燕将,希望城破后能饶他们性命。
这样一来,燕军错误地以为即墨守军已失去了战斗能力,投降已是必然,从而彻底放松了戒备,坐等回国领赏。
完成所有布局之后,田单决定向燕军营地发动奇袭。
他收集了1000多头耕牛,将尖刀稳固在牛角之上,又在牛背捆绑点燃的芦苇,用画满彩色花纹的布裹住牛身。趁夜间赶至城门处,然后点燃牛尾,大开城门。
耕牛因为疼痛而向外狂奔,1000多头顶着尖刀的耕牛直奔燕营。后面紧跟着士气高昂的齐国士兵,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火牛阵”。
毫无防备的燕军惊慌失措。在黑暗的夜色下,他们无法看清来者何物,以为是满身花纹的怪物,随即被火牛顶杀。大批人马在混乱中根本不是愤怒的齐军的对手。燕军主将骑劫当场阵亡,即墨之围终于解除。
田单乘胜追击,齐国各地的居民陆续响应,直接杀退了燕国军队。70余城被田单收复,齐国至此得以复国。田单上位,是为齐襄王。田单被封为安平君。
【战绩看着比白起还要吓人,一场战役打完,攻克了一百多座城池,却被后人忽视#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刘邦视他为偶像,为救赵国窃取兵符,一举击退秦国的虎狼之势。他的军事才能甚至远超名将白起。他手握 3000余名门客,情报遍及大江南北,让六国在 10余年内不敢触及魏国的封号土地。
那么,一生中仅有两次战争的魏无忌,究竟能否撑得起“战神”的名号?在他身上又发生过怎样的精彩故事?
魏无忌,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人,出生于今天的hEN省KF市。他的父亲是魏昭王,昭王去世后,其兄长继承了魏王之位,是为魏安厘王。
安厘王上位后的第二年,将信陵封给魏无忌,人们因此又称他为信陵君。据记载,因为他的存在,各诸侯国在 10余年的时间里不敢对魏国用兵。原因在于魏无忌的门下有着众多的门客。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吃上一顿饱饭已经是一种奢求。但对于那些有财有势的人来说,这反而成了一个拉拢人心的方式。
他们专门为那些有本事的人提供平日的温饱,然后在有需要的时候,这些人要凭借自己的本领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于是,“门客”这一职业应运而生。而魏无忌在当时已经手握 3000多名门客。
那么,诸侯国为何因为这些门客而在 10年内不敢向魏国动兵呢?有一次,魏无忌正与魏安厘王下棋,突然有人传报赵国要兵犯边境。
魏安厘王当即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们商议退敌之策。而魏无忌却依然淡定自若地摆着棋子,还告诉魏安厘王不必惊慌。
赵军只是在边境打猎而已。没过多久,又有边报传回,边境的赵军果然是正在打猎。魏安厘王这才知道,是魏无忌的门客潜伏在赵军之中,并且通过他们得到了很多情报。
这便是诸国忌惮魏无忌的原因,甚至连魏安厘王都对他产生了防备之心,很多国事都不再让他参与处理。
公元前 260年,秦、赵两国展开了持续三年的长平之战。赵国最后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大败,40多万赵国士兵惨遭坑杀。
赵国为了免遭灭国,割地求和,结果又突然反悔。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她便依靠着这一层关系向魏安厘王和魏无忌求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